第四章 骇人听闻(3 / 7)

加入书签

p;  按说严惟中仅仅乃是翰林院一名普通的侍读,身分地位与敬远侯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为何知府有了侯爷的关照后,还会在意他的意向呢!这里面还有一则缘故。

    一直便郁郁不得志的严惟中,此次复仕之后也不知是走了什么运道,原本萧瑟的仕途竟变的畅通起来。话说当今圣上十分喜爱文才,又极是崇尚黄老之道,严惟中一篇辞藻华美的‘青词’让圣上看到后大为赞赏,好些次当著文武百官的面称许于他,一时间朝野震动,谁都知道这位严翰林飞黄腾达的日子不再久远。

    青词乃是道教斋醮时奏报上苍的文章,严惟中因青词得当今圣上赏识后,为人戏称为青词翰林。如此有潜力的翰林官员,许知府平时想巴结都找不到门道,遇上这般好的机会如何肯放过,可真等到了这封期望以久的回信,许大人却又作难起来。

    衙门里的刑名师爷一边奉上了杯茶水,一边问道:‘大人,卑职瞧着您这几日愁眉不展的,究竟有何烦心之事呀?’

    ‘本官还能是为了何事,还不是为了那宗叫人头痛的案子。’

    ‘敬远侯爷与严翰林的态度不是都十分明确吗?大人若是能将此事办的稳妥,有了这一文一武两位大人的照顾,日后准保是官运亨通,前途无量呀!小的还指望跟随着大人,来日水涨船高窥得更大的前程呢!’

    ‘许某若有那一日,师爷自是富贵可期。’许知府皱眉道:‘只是这案子铁证如山,叫本官如何能使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呢!’

    ‘大人原来是为此事作难呀?’师爷捋了捋胡须含笑不语。

    许知府欣喜的道:‘哦,师爷有良计以授,那可就是解决了本官的大难题,过后本官定当重谢。’

    别看一个刑名师爷没什么官衔品级,不过是各级官员聘请的幕僚而已,可论起大明律法,他们却要比那些高堂在座的官爷们熟识许多。若是有了一个好的师爷,大人可以做的安闲自在;反之,若是那些衙门里的二爷不合作,官老爷的日子过的也是十分艰难。

    那些熟悉衙门里门道的人都知道,案件的审判关键不在老爷,而是执笔在手的刑名师爷。只要你过了师爷那一关,凡事便有的商量,如果没打通师爷那一关,往往就会平添许多的麻烦。

    ‘良计倒是不敢,这些年在衙门里当差供事,卑职只是粗略有些体会。’

    ‘快讲,快讲。’

    ‘卑职以为,但凡这种无有苦主的案件还是往小处处置的好,案子越是在下面州县,越是不容易叫人瞧出端倪来。若是放在大人这里处置,如何能瞒过那些监察御史?’

    ‘我朝监察制度空前之完善,太祖在建朝伊始,即便赋予都察院非常大之权柄,是以本朝的御史中涌现出的仁人志士也出奇的多。就好像高攀龙、杨涟、左光斗、魏大中、黄尊素等人,纵然是阉党横行猖獗,权势滔天,可仍旧是勇于站出来廷争面折,即使送命,即使是祸及家小也再所不惜。这类的仁人君子层出不穷,便是源自监察制度的完善。’

    ‘不但是朝廷上建有都察院,各省亦有监察御史四处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