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2 / 3)
动地说:
“陛下开科取士,不分门第,此乃千古明君之举!
我等寒窗十年,终于有机会报效朝廷了!”
西北边陲的军营里,识字的士兵们围坐在篝火旁,借着跳动的火光研读兵书。
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老兵拍着年轻士兵的肩膀:
“小子,好好考!将来当上将军,别忘了咱们这些老兄弟!”
东海之滨的渔村里,渔民们自发组织夜学,请来落魄书生教子弟们识字算数。
烛光下,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与海浪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希望。
“爹,我要是考上了,一定要让咱们渔村都过上好日子!”
一个皮肤黝黑的少年对父亲说,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芒。
西南深山的寨子里,土司召集族中青年,郑重宣布:
“皇上开恩,准许各族子弟参考。这是我们走出大山的好机会!”
年轻人们兴奋地击掌相庆,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都希望为帝国建设贡献自己一点绵薄之力。
在这股热潮中,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些普通百姓的赤子之心。
一个老农将儿子送到县学时,颤巍巍地掏出包了几层的手帕,里面是积攒多年的铜钱:
“娃啊,好好考,爹等着你光宗耀祖!”
京城的一家小茶馆里,说书人拍案讲述着历代贤臣的故事,最后总不忘加上一句:
“如今圣主在位,正是我辈建功立业之时!”茶
客们纷纷叫好,往说书人的铜盘里投钱都比往日大方了许多。
对皇帝感激涕零,歌颂圣明,赞美连连。
在各地的文庙学宫中,学子们自发组织祭孔大典后,总要面向京城方向行三跪九叩大礼。
“皇上圣明啊!”一位白发老儒热泪盈眶:“开创古之未有科举,广纳贤才,此乃尧舜之治!”
市井街巷,百姓们茶余饭后谈论的都是科举之事。
妇人们一边缝补衣物一边闲聊:
“听说前街李家的二小子要考工科,那孩子打小就手巧,准能考上!”
就连三岁稚童,也咿呀学语地唱着新编的歌谣:
“龙国开科考,贤才都来报,皇上圣明照,百姓开口笑......”
在这股热潮中,最令人感动的是那些已经小有成就的人,也纷纷放下身段参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