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荣辱与共,大局为重(2 / 7)

加入书签

头,转身出了文华殿。

    ……

    入了暖阁,朱翊钧随意接过张居正呈上来的帝鉴图说,放到一边。

    他看着张居正:“此书宣付史馆,以昭我君臣交修之义。”

    顿了顿,朱翊钧才问道:“元辅寻朕有事?”

    要是单纯奉书的话,经筵开始的时候就奉了,而不是等到结束了才单独留下。

    这动作,显然是请求奏对的。

    张居正也不遮掩,躬身道:“陛下,今日内阁收到王宗沐传来奏疏,秋粮入京的船倾覆了一条。”

    “船厂修缮的时候,发现了人为损坏的痕迹。”

    朱翊钧沉默片刻,还是叹息道:“天要下雨。”

    “不撕破脸的话,也最多做到这个程度了,十四条只沉了一条,已经算克制了。”

    张居正听了这话,神色更是复杂。

    不是不赞同皇帝这话。

    而是,他觉得皇帝的情绪太不对劲了。

    前日,海瑞来消息,说盐商鼓噪起来,在淮安府衙面前闹事,甚至有人纵火焚烧府衙,锦衣卫都出动了。

    内阁一时惊骇。

    结果消息传到万寿宫,仿佛泥牛入海。

    皇帝根本没有任何反应。

    昨日,又有应天府朱纲上奏,说近日南直隶士林中掀起舆论,说中枢有意打压南人,下届科举就会故意黜落南人,不少学子信以为真。

    国子监祭酒万浩出面安抚,结果学子群情汹涌,竟是一同围殴,将祭酒打得下不了床。

    最后还是前阁臣李春芳出面,才安抚好士子们。

    内阁将消息送入万寿宫,皇帝还是无动于衷。

    甚至何永庆听从内阁的意思,去请示皇帝使用新报,也还是吃了闭门羹,无功而返。

    这样一反常态,任谁都发觉不对劲了。

    内阁几次请求奏对,都被皇帝找理由拖住。

    无奈之下,内阁一番商量,便决定让张居正用献书的由头,在经筵后堵住皇帝。

    如今张居正求到了奏对的机会,当即拿出漕运沉船一事,看看皇帝的态度。

    按理说这位圣上,无论怎么样,气愤、恼怒的情绪必然应该有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