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克传弓冶,分化瓦解(2 / 7)

加入书签

不能让他们甥舅一同入阁。

    他这样说,只是以退为进,听一听皇帝的态度——皇帝将自己高高架起,要送进内阁,很难不让人想到是在玩“二桃杀三士”的手段。

    是当真需要他,还是想借此挑拨晋人,用完就扔?

    朱翊钧将食物咽下后,不徐不疾道:“别说你那外甥,便是元辅、高阁老、吕阁老等,都从未巡抚过地方,总督过九边。”

    “如今朕就是需要一名懂地方情事,明晰边镇虏患的重臣,为朕倚毗,能在内阁措画九边兵事。”

    “这个位置,除了王卿,还有何人能为之?”

    他也不去接王崇古话里的茬,什么舅甥同入内阁?没有的事!

    说起晋党这几人,就数张四维私心最重,阴险狡诈。

    什么明码标价给大商贾站台,写墓志铭这些小事也就罢了。

    收受贿赂,给人办事,算他个人之常情。

    提拔乡党,扶持晋商侵吞国资也可以略过不表。

    但,其人历史上的作为,听闻之后,几乎没有不升起厌恶之情的。

    彼时张居正得势,张四维便谄媚在先,等张居正死后,其人当即便反攻倒算,为人就可见一斑。

    这也就罢了,若是能在反攻倒算后,换张新皮继续革新,未尝不是个人物。

    可其人却以士绅损害过大,使他们都“丧其乐生之心”为由,奏请将新法也一并废止。

    而后亲手停止了清账田亩、废除了考成法、恢复了两税制等等。

    就这样的一个只有私心,全无理想信念的人,怎么能让其入阁?

    朱翊钧都开了天眼了,却还让这种人入阁,那不是给故意给自己找不自在?

    相较之下,王崇古倒是还有的救。

    朱翊钧翻阅了王崇古隆庆年间,所有的奏疏。

    无论是巡抚宁夏,还是总督陕西,至少王崇古在本职工作上,还算是尽职尽责。

    尤其是王崇古在俺答封贡上,积极的态度,一跟河套吉能封贡时,王之诰不情不愿,推三阻四比起来,就显出前者的得力了。

    固然有私心,却也是能用之人。

    皇帝一番话合情合理,王崇古也挑不出毛病来。

    比起自家外甥,他王崇古确实更适合接替杨博的位置。

    单论对九边虏寇的了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