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旗开得胜,嘉谋善政(2 / 8)

加入书签

nbsp;   但他选择了另一个方向——那就是对外战争,来转移内部矛盾。

    古老的手段却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其效果几乎如同客观规律一般,从来没有失效过。

    游牧民族稳固权势最好的方式,自然是一场成功的劫掠。

    无论是人口,还是粮食、粗盐。

    只要劫掠成功,在部族中的声望地位便水涨船高。

    内部威胁,也不攻自破。

    可惜,董狐狸算盘打得好,运气却不好。

    这一次犯边,他正好遇到了守株待兔,戒备十足的戚继光。

    王崇古还在眉飞色舞:“董狐狸达贼四千馀骑,从潘家口、龙井关等二路入犯,正好撞上了戚继光。”

    “此一役,边军斩敌三百余,伤贼无算,鞑酋折可鲁兰勒授首!董狐狸仓皇逃遁!”

    潘家口、龙井关?

    朱翊钧一怔,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他怎么记得……历史上董狐狸是从界岭、桃林犯境的。

    他此前还特意嘱咐此处加强兵备。

    想到这里,朱翊钧突然反应过来——合着自己好像是刻舟求剑了!

    都特意增兵了,人家斥候又不是傻的。

    朱翊钧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还好外人不知道。

    心中也暗暗给自己提了一个醒。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

    自己生在和平年代,哪里懂什么打仗。

    尤其涉及到兵事,历史上的事,也未必做得准。

    既然不懂,还是不要搞什么微操了,不然容易变成常凯申。

    除了信任戚继光这等宿将,在庙堂上给予其支持外,更应该依靠国朝深厚的积累,用煌煌大势碾压敌方。

    朱翊钧深吸一口气。

    吾日三省吾身呐。

    王崇古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仍然一板一眼禀报着这一战的详情。

    说到最后,他便开始请功:“内阁与兵部以为,此战发纵指示者、破敌冲锋者、同事驰驱者,遥为声援者,均当论叙。”

    “尤推总理戚继光,兵备徐学古为首功。”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