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旗开得胜,嘉谋善政(7 / 8)

加入书签

    张居正对此,早有猜测。

    他今日正是在内阁打好了腹稿,才急不可耐地跑来西苑找皇帝。

    张居正坐直身子,仔细听着。

    朱翊钧下意识伸手拨弄身前的空气,斟酌道:“其一,正税三十税一,有失妥当,将苛捐杂税废除后,一切还是都回到正税头上。”

    “当然,具体多少,各省又按特点增减多少,还得跟户部议论后再说。”

    正税三十税一,属实有点异想天开了。

    这个数目,并不能说很低,大概也够大明朝官僚系统正常运转所需——这也是太祖皇帝制定这个数目的初衷。

    但问题就在于,一个朝廷,哪有什么正常运转的情况!?

    今年打仗,明年治理黄河,国家大典隔三差五,漕运倾覆,湖广大水,宁夏地震……可谓数之不尽。

    非常之事,年年都有。

    更别说一个系统正常的“磨损”,税越收越少,根本不可避免。

    支出比预期多,收入比预期少,三十税一,根本不足以支撑大明朝正常的运转。

    这才各式各样的苛捐杂税,巧立名目,想方设法补窟窿。

    就像再往后数三百余年。

    那等生产力条件立国,农税都得收到七税一,即便这样,后面也会追加提留之类。

    大明朝又何德何能,正税低到三十税一?

    想要改税制,那就先从试验田开始,把苛捐杂税,派回到正税之中。

    等到试个三五年,时机成熟,才能开始推行全国。

    试点,都是宝贵的经验啊!

    朱翊钧整理了一下思绪,接着往下说:“其二,关于兼并……”

    “朕可以允许百姓之间的合作生产,但不允许官户、士绅兼并。”

    “具体的事,内阁跟六部去议,多试几次,多等几年,都无妨,反正只在一府之地。”

    兼并这种事,有利有弊。

    想要促进农业往规模化、工业化发展,兼并就是好事。

    甚至于,这就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

    想促使资本主义萌芽,这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还是那句话,所谓殊途同归——以什么形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