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花开两朵,把薪助火(5 / 8)

加入书签

待遇不好不肯上任的意思。

    朱翊钧也乐见这个环节,这都是政治协商的良好氛围。

    殷士儋想了想,干脆起身走到正中央,站在一个君臣奏对,画面最和谐的位置。

    恭谨行礼道:“其一,为防民间伪造,盐引当五年一换,统一换盐,废除过期盐引。”

    既然皇帝要以其类宝钞,那盐引就只能是不记名的了。

    不记名,就得防止伪造。

    否则出了事,盐政衙门崩盘,他难辞其咎。

    其余的手段不论——那是工匠的事,他不需要考虑这些。

    从大局上而言,及时更新换代,作废以往,才是重中之重。

    朱翊钧点了点头,投去殷切的目光,示意他继续说。

    这态度,就是同意了。

    殷士儋保持着行礼的姿势,也不起身:“其二,臣斗胆,将盐引发售之权,独归于盐政衙门。”

    “届时,但凡有一张盐引领不出盐,臣甘愿伏诛!”

    他也是被搞怕了。

    宝钞发行起来肆无忌惮,此前的盐引也是滥觞成灾。

    万一这次又有人打着饮鸩止渴,捞一笔就完事的心态,那他殷士儋成什么了?

    凡有一点可能,他也不愿意第一次见皇帝,就提出得让人不快的事。

    但是,既然接下这个差事,就不得不考虑风险。

    只有捏在自己手里,有多少盐,发多少盐引,他才能把事情做下去。

    事关重大,正当殷士儋以为还要再费一番口舌时。

    出乎他的意料,皇帝很是爽快地应了下来:“这是题中应有之义。”

    “每年中枢印制的盐引,会与盐课数目对应,只由盐政衙门发售,中枢绝不再发盐引。”

    起步阶段,培植信心才是最重要的。

    其余的金融目的都得靠后站。

    殷士儋大大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语气,轻松了不少:“其三,海北、四川、云南等处盐课提举司,天高路远,运盐不便。”

    “请陛下允准臣,就地行盐。”

    开中法那也是两淮两浙的盐,最多加个山东,就是因为漕运方便。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