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枕戈待旦,兵荒马乱(3 / 9)

加入书签

辽一众官兵的顶头上司。

    但去年末的时候,中枢不知道出于什么考量,莫名其妙升了戚继光实职一级为左都督,坐镇蓟州,特职总督四镇练兵事宜。

    此总督当然跟进士出身的蓟辽总督刘应节不同。

    刘应节那是文臣,统管蓟辽军政。

    而戚继光这个,算是特权特授,仍然限于军事。

    至于中枢这般做的目的,更是一目了然——中枢在特授戚继光之后,又明令蓟辽总督刘应节,坐镇辽东,督管蓟辽军政。

    这就在地位上拔高了戚继光,使他不必过于受刘应节辖制的同时,还在事实上,将蓟辽一分二位,隔开了二人。

    换言之,辽东且不说,至少现在蓟镇的兵事,名实上,都是由戚继光主导。

    这种有违常理破格提拔的路数,显然是得了中枢某位的青睐。

    更明显的是。

    内阁如今谋划是否对朵颜卫动兵,竟然会主动来函询问武臣的意见!

    这在以文抑武的大明朝,实在是令人出乎意料的事情。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总督刘应节不可避免地生出了抵触之情。

    虽说忌惮戚继光背后的“大人物”,不至于在公事上为难戚继光。

    但此前的礼贤下士的面孔,却是再也没有过了。

    前两日中枢来函后,戚继光生怕蓟辽意见不一,让外人看了笑话,便主动与刘总督通气,准备统一意见后一同上奏。

    孰料,刘应节那边只字未回。

    不仅如此,今日赫然不打招呼,径直将奏疏送入了京城。

    戚继光听了副总兵张拱这话,眼中的担忧一闪而逝。

    他深知,在大明朝,武臣若是真想建功立业,不依靠文臣是不可能的。

    别看他如今频频加衔封号,但刘应节轻有的是办法拿捏自己,哪怕是一封弹章,都不是自己能招架的。

    还是得找个机会,修复一下关系才是。

    否则,一腔报国热血,为了这种小事而付之一空,那才是一生之憾。

    戚继光思绪略微发散。

    面上却丝毫不显,仍是一副运筹帷幄的样子,示意副总兵张拱稍安勿躁。

    他沉吟片刻:“朵颜卫的情况……刘总督既然独自上奏,那理当不会与实情有所出入,咱们也据实以报便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