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繁火内蒸,寒热交讧(2 / 9)

加入书签

    “沿海除了官运漕粮外,诸司这半年便会逐步向民间商会开放,差不多入秋之后,便可以领牌照了。”

    “舅父还是尽快把架子搭起来。”

    虽然朱衡整饬航线还要二年余,但牌照可以先发起来嘛。

    一年后可以先通南直隶到天津卫这一段,已经足够搞内贸了。

    创收不创收的且不说,君父主要还是为了商会好,总得提前布置好一番货物、销路之类事。

    当然,还有一点在于。

    航线修着修着,肯定不时还有一些牛鬼蛇神,苍蝇嗡鸣。

    把牌照先发下去,人自然就团结起来了——资本对于保守封建势力来说,已经算是进步了。

    李文全听后,连忙起身,避席拜谢:“多谢陛下。”

    朱翊钧摆了摆手,示意坐下说。

    李文全从善如流坐下,斟酌道:“陛下,出海的事且先不说。”

    “这沿海的海运,有前宋故事在,各家都比较积极,目前魏国公、英国公、平江伯、定远侯、大长公主、王崇古家里、许国家里……都有意搭伙做这事。”

    “如今都说,能不能跟着漕运衙门去年试运海运的线路,咱们也先跑跑看。”

    说起正事,李太后也不再纠结方才的事情,转而将注意力放在所谓海商的事情上——给娘家谋正经财源的事,李太后还是很支持的。

    她好奇道:“不是说清江船厂的船明年才能造出来?现下拿什么试?”

    李文全欲言又止。

    朱翊钧倒是没什么避讳:“娘亲,国朝禁海只对上面禁得严,下面私造、私运就没停过,只是对外宣称没有罢了。”

    “正因如此,当初隆庆年间开海,才会眼巴巴跑到民间去购船。”

    李太后哦了一声:“那看来还是挣钱的。”

    总不至于商会冒着风险就为了亏本吧。

    朱翊钧想了想,看着李文全嘱咐道:“太仓、嘉定往北的路线不能让你们走,那边聚水所委,渺茫无山,非遮洋船能过。”

    “这样罢,还是自淮安而东,引登莱以泊天津。”

    他顿了顿,再度强调:“安全为上。”

    沿海为什么比出海要简单?就是因为可以频繁停靠。

    但东海那边渺茫无山,趋避靡及,对船的要求就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