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抡才大典,笔削褒贬(2 / 9)

加入书签

sp;  “考生行五拜三叩头礼!”

    鸿胪寺官赞道。

    贡生等慌而不乱,拜手稽首四拜,后一拜三叩头。

    朱翊钧抬手示意免礼,缓缓开口:“朕以冲年履祚,未烛于理,惟仰遵我皇考遗命,讲学亲贤,日勤劝览,细大之务悉咨辅臣,以求殿中夙夜孜孜,罔敢暇逸,亦欲庶几乎诗书所称,无坠我二祖八宗之丕绪。”

    这是策题的起手式,大同小异。

    反正就是皇帝希望国家好好地,但是一人计短,所以要问策于贤。

    随着皇帝开口,王希烈随举策题案于丹墀东,眼观鼻,鼻观心起来。

    朱翊钧不疾不徐,娓娓道来:“朕惟君天下者,兴化致理,政固多端,然务本重农,乃其大者。《书》言先知稼穑艰难,乃逸。”

    “朕尝恭诵我太祖高皇帝《藉田》谕,成祖文皇帝《务本训》,乃知王业所由兴,民生之不易。”

    “今啼饥号寒之民,不惟见于穷陬僻壤之所,而通都大郡亦或有不免焉。”

    “四方百姓失地者众,未尽归农也。”

    “何以使人皆力本而不失业欤?”

    政之大者,在于农事,无论是《尚书》,还是朱明祖训,都是这么说的,但如今本朝恰恰对此搞得不太好,百姓失地,食不果腹,皇帝看着着急啊,大家说说该怎么办呢?

    内阁、礼部、翰林院诸臣听到这里,齐齐抬头。

    这……礼部出的策论,没有这道吧?

    礼部左侍郎诸大绶最是清楚,他忍不住偷摸伸出手,戳了戳站在自己前一位的马自强。

    后者由着诸大绶搞小动作,就是低着头不说话。

    内阁吕调阳则是有些惊讶地看向张居正,目光中透出征询。

    后者思索片刻,缓缓点了点头。

    皇帝虽然没给首辅先生打招呼,但首辅先生还是默契地给皇帝站了台。

    因为张居正一听皇帝嘴里这话,立刻就摸清楚了脉络,也明白了这一道题,是在为什么事做铺垫。

    嘉靖年间财用匮乏,殿试问策的政之大者,往往是税法银钱。

    隆庆年间鞑靼屡屡犯边,殿试问策的政之大者,自然而然是治兵修备。

    如今皇帝将务本重农抬到了政之大者上,所为何事,便不言而喻了——这是在为度田做舆论准备,同时也是为其抡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