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遗而不收,行而不辍(4 / 8)

加入书签

;他倒是显而易见能感受出,这是将百姓的户口税,添在了地主大户头上。

    不过总感觉隔着一层纱,想不透彻。

    半晌没想出个所以然。

    王之垣最后还是迟疑点头:“如此倒是能给失地百姓留一条活路,就是地主大户们,反应恐怕会更加激烈。”

    度田是加税,多承担一份人头税同样也是加税。

    就看能反抗到多激烈了。

    不过,至少与他的抑制豪强,还赤县元元之民于起色的志向是相符的。

    申时行与皇帝对视一眼,前者正色回道:“先弹压几年再说吧,届时重新收户口税了,再将此次权且摊派的田亩税减免便是。”

    朱翊钧看着申时行忽悠王之垣,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重新收户口税是不可能重新收的,户口税以后就要一直免下去了。

    田亩税也别想再减下去。

    这就是脱敏测试,为的就是摊丁入亩!

    历史产物必有其历史使命。

    封建制如此,举孝廉如此,人头税同样如此。

    在华夏历史上,人头税很长一段时间,都有其正面积极的作用。

    但情随事迁。

    在如今这个时间段,人头税就已经是彻头彻尾,影响生产力发展的税制了。

    它与大明朝落后的户籍制度一起,将老百姓当做燃料一样,牢牢锁死在了一村一县之地。

    负担沉重,使人永世耕种。官府强权,使人不得流动。

    这种税制和户籍制度之下,大明朝永远别想催生出工业来。

    原子化是工业的结果,同样也是催产剂。

    与此同时,是江南的手工业嗷嗷待哺,湖广的朱蕴桦建起了一座座铁冶厂,地方州府如饥似渴等着百姓的商税,两京参与海运的权贵们迫不及待将一船又一船的货物来回运输。

    轻工业需要失地的流民;重工业需要户籍自由流动的工匠;腰缠万贯却只能穿粗布麻衣的商人,同样需要废除限制其地位的户籍身份。

    免除户口税,就是税改和籍改的第一步——中枢借着度田的由头,偷偷摸摸给锅里的青蛙加注了温水。

    几千年收人头税的惯性,大多地主土豪会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是“暂且”的事。

    就像王之垣的反应一样——地主们肯定会有意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