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敕始毖终,牵马坠蹬(2 / 7)

加入书签

,违抗大政,欺君罔上,林林种种罗列十二条大罪,一副欲置之死地的模样。

    一桩一件,都是影响深远的敏感之事。

    朝臣们少不得被弄得心浮气躁,过年也过得不甚踏实。

    偏偏年关休沐,皇帝不是躲在深宫享天伦之乐,便是一头钻进五军都督府、京营这些地方与官兵们厮混。

    想找皇帝扯皮试探,都上天无门。

    尤其看皇帝那架势,年节没休沐完,是别想入宫奏对了。

    于是,朝臣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内廷阉党与部院鹰犬们胡作非为、罗织大案,兀自捶胸顿足。

    在这种煎熬的等待之下,终于等到了皇帝结束旷日持久的休憩——今日,皇帝御阅武门,校阅京营。

    ……

    按国朝定制,可以举行大阅礼的地方并不少,永定门、德胜门外的近郊,都是可选之处。

    但自成化十四年,宪宗皇帝选了几十号人象征性在紫禁城里阅武之后,大阅礼名存实亡,京城这几处供皇帝阅武的校场也都逐渐荒废。

    直到时隔九十余年的隆庆三年,高拱、张居正架着先帝,再度举行近郊阅兵,工部与兵部才重新修建了北郊阅武门外的教场。

    如今为了节流,万历八年的这场阅兵,也定在阅武门外。

    与隆庆三年不一样的是,此次阅武,除了翻新了皇帝的御道、迎驾门,以及点将台等设施外,还增设了几处看台,供军民代表落座。

    此举自然是为了广邀士民。

    京城的百姓最是地道,正月也难得有闲,纷纷应邀前来。

    只一大早,从安定门出城去往北郊的士人百姓,便挤满了官道,人潮汹涌,摩肩接踵,向阅武门外的校场汇聚。

    军民代表们,双手大拇指扣着腰带,意气风发地被请上了校场两侧的看台。

    被代表的士人、商贩、黔首们,虽是被禁军阻隔在外,却也被允得登上城墙远眺。

    而此时的文武百官,则正在申时行的引领下,肃穆恭立于教场中央祭旗。

    京营总督戚继光亲自举着号旗,严阵以待。

    放眼望去,便能见得军阵次第林立,遍布近郊,兵戈泛着冷光,马蹄在湿冷的夯土中不安地刨动,周遭的旗帜咧咧作响。

    人声鼎沸,气氛肃穆,却还没到开始的时候。

    毕竟,皇帝才刚刚结束阅礼前的殿内祭祀,正被卤簿前呼后拥,簇拥着御辇起驾出宫。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