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春风又绿,明月再照(3 / 11)

加入书签

    慢了进度且不论,连带着连清丈在民间都受了恶名。

    父亲只敲打了一番,便撒手不管,着实不太符合张相公的性子。

    等儿子铺好被子,张居正轻车熟路趴了上去。

    “陛下前脚让我安心修养,后脚便召我七月前入京,平淡措辞中透着急切,我哪有这么多闲工夫在山东耽搁,各有各的事情要做,山东还是留给他人收拾罢。”

    赶路自然是重要原因。

    不过,亦有不便宣之于口的关隘。

    一个刚刚起复的首辅,还在路上就亲自插手地方军政大权,是想做什么?

    别说什么统摄九畴,职权之内,那是在中枢,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同僚牵制,锦衣卫在侧,权势再炽到底也是无根浮萍。

    首辅调度地方诸省?

    再得皇帝信任的首辅都不敢这样做。

    只不过这些道理不便摆在面上说,等这儿子考上进士入了官场,自然也就懂了。

    张敬修显然没想到这一层。

    他拉上帘子,又取来软枕,口中仍旧不能尽然赞同:“就怕外人没大人的本事,将局势越搅越乱,最后捅到中枢还是大人来收拾。”

    “尤其何心隐这种野路子。”

    “昨日我便听闻,曲阜周边多家士绅遭了乱,一问之下,都说是何心隐授意劫掠,简直无法无天!”

    “还有殷总督,本事固然有,但以孩儿观之,恐怕心术不正。”

    张敬修言语之中,颇为不屑,打心底认为只有自家父亲有这个本事将事做好。

    毕竟家学渊源如此,父亲是一朝名相,大兄是无冕的状元,眼高于顶实在太正常不过。

    张居正解开腰带,接过软枕,垫在了身下。

    等着儿子说完,他才出言更正道:“曲阜的事我听说了,那纯粹是江湖流民的路数,何心隐可不会纵民劫掠。”

    “那厮的路子,说到底就是结社那一套,什么兴办义庄,开设公学,实际就是为了纠集起来,在县乡与士绅、朝廷抗衡。”

    “这等酸腐哪里会轻易掀桌子,多半是吃了个黄莲。”

    二人早年间一面之缘,可谓是互相看不起。

    张居正对新政侃侃而谈之时,何心隐直言是民贼权奸,独断专行必然人亡政息。

    何心隐对行道高谈阔论之际,张居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