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广客蛇影,殷师牛斗(3 / 11)
邦、科道官等,扈从圣驾。
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锦衣卫右都督蒋克谦、五军都督府近卫统领骆思恭等,率部同往。
所经过处,亲王止离王城一程迎接,军民官吏于境内朝见。
一切供亿,皆已有备,不烦于民,诸司无得有所进献。」
诏下当日,部院诸司应声而动,文武群臣整装待发。
八月二十八,清晨。
距离皇帝去往他忠诚的南京,还有两天。
按理来说,两月前就开始默契准备的事情,到了这个节骨眼,应该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才对。
然而,时至今日,皇帝仍旧是半刻不得闲的模样。
盖因南巡定论之后,朝臣自然而然地上起了强度,想趁着皇帝还在紫禁城的节骨眼,把各项事宜从速从简给办了。
譬如皇子的取名。
皇子诞生以后,先由宫殿监记下皇子生母及生日,在皇子被赐名以前,只称为皇子,只有到赐名以后,才按照排位顺序,称为皇几子。
若是走流程,要先由翰林院查阅钦赐过的宗室同辈名字,避免出现重名,再取几个寓意好的名字,进呈皇帝御览。
皇帝挑选好名字后,再由礼部发文给钦天监,按照名讳和八字合出个吉祥的时日,祭告太庙。
再进行一系列的剪发、唱赞、贺敬、传谕宗人府、录入玉碟、颁诏天下的流程。
《大明会典》规定的皇子取名仪,是在满三个月之后进行。
但正所谓礼制可以变通,没等三个月,今上皇子诞生的当日,便开始了流程。
礼部尚书汪宗伊蒙旨拟进了「洞、、、冲」四字,并将每个字的注音反切、字意内涵及典故出处都标明清楚,以供选择。
其中「洞」字出自《诗经》、「」字出自《韵会》、「」字出自《尚书》、「冲」字出自《老子》和《潘岳赋》,无不寄望深刻。
朱翊钧请刘皇后一起挑选,最终定下了(jun)字一一按宗法来说,嫡母才是母,哪怕起名仪上,皇子都得由皇后怀抱,生母只能阶下行拜礼。
到了第五日,也就是今日,皇子情况稳定下来后,便已然走到了祭告宗庙这一步。
此刻,天方蒙蒙亮。
朱翊钧正在太庙之中,身着皮弃服,向列祖列宗们献上帛、脯、果品、酒等祭品。
他躬身即拜,口中念念有词:「朕第一子,恭请命于皇祖、皇考,名曰‘常’,伏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