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狂飙猛进战沙湾(上)(2 / 3)
户嘎勒朱特布和、库布都特哈斯、哈尔滨特木尔、查干波日特冲杀得最为靠前。
沙湾河南岸附近的卫军大营内搭起了高高的指挥台,大卫乾元皇帝苏勒坦手持千里镜默默地观察着对岸的动静,那苏图、刘好古、薛宗周等谋臣恭敬地侍奉在侧。
河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木筏和小舟,借着风势往南岸袭来。苏勒坦心里一紧,不知道额尔克、鄂罗哩克这两位老将能不能完成阻挡敌人增援的任务。因为看到准噶尔两员老将萨哈勒图、丙图将中路战线防得水泄不通,他产生了老将善守的感觉,所以令辉特部的两位元老额尔克、鄂罗哩克和硕奇领兵两万守卫沙湾南岸,要求他俩不得放敌一兵一卒过河。
“陛下,准噶尔人开始渡河了,是否派兵增援滩头”那苏图问道。
“朕相信两位老台吉一定能替大卫守住滩头阵地”,苏勒坦将心中的担忧巧妙隐藏,镇定自若地笑着说,“为了万无一失,传令特古斯朝克图领三千精兵驰援滩头”。
“轰~轰~轰~”卫军在岸边架设的简易炮台开始发威,一枚枚大炮弹呼啸着落入河中,火光与水四射,似乎是在展示防御的固若金汤。
这些炮台是额尔克台吉的杰作,作为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将,他深知大炮的厉害。找皇帝软磨硬泡,楞是讨要了二十门火炮,筑起了一个个简易炮台。
一枚大炮弹射中一排木筏,那符子顿时散开,上面的十余个士兵下饺子般落水。这一幕落入额尔克的眼帘,却并不能让他舒颜,虽然有一些木筏和小舟中炮,可大多数木筏和小舟都已逼近了河滩。
“大帅,准噶尔人这是要拼命了”,鄂罗哩克和硕奇走了过来。
“无妨,本帅在河滩上为他们准备了三道防线,且看他们如何登陆”,额尔克笑着说。
第330章 狂飙猛进战沙湾(上)
为了确保渡河成功,巴图尔拨给两个儿子六千精兵。这些士兵大半来自西伯利亚南部臣服于准噶尔的布里亚特人、吉尔吉斯人和鞑靼人,其中尤以布里亚特人数量最多。他们长期居住于恶劣的环境中,极其彪悍敢战,且在长期与斡罗斯人的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对付火器的经验。与吉尔吉斯人、鞑靼人(讲突厥语的各民族总称,在新疆境内称塔塔尔人)不同,布里亚特人是蒙古族,《蒙古秘史》称作“不里牙惕”,从种族上是卫拉特蒙古的近支,原先游牧于外贝加尔一带,后来向北发展到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地区。因为同文同种,准噶尔人并没有将布里亚特人当成被征服者,而是视为自己的蒙古族兄弟,准噶尔军队中有大量来自布里亚特部落的士兵。
的确是兄弟!不里牙惕部(即布里亚特)、斡亦剌部(即卫拉特)、秃马惕部(即土默特)等一同被称为“槐因亦尔坚”,生活方式以狩猎为主,当年他们的祖先都是被成吉思汗征服的林木中百姓。其中,不里牙惕(布里亚特)部又与库里、秃剌思、秃马惕等部合称“巴尔忽惕”或“巴尔虎”,意为:“居住在富有的江边平川的人们”,主要指生活在贝加尔湖巴尔古津一带的蒙古部落。
蒙古族是极具想像力的民族,几乎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神话。布里亚特人中流传着“天鹅始祖”传说,认为自己和土默特人以及其他“巴尔虎”部落是同一个祖先,
传说,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巴尔虎人的祖先巴尔虎代巴特尔在贝加尔湖的岸边打猎,看见七位绝色少女于湖水中嬉戏,衣裳都放在湖岸的一块石头上。他悄悄拿起最西边的一身衣裳藏起来。少女们洗完澡穿上各自的衣裳,变成雪白的天鹅飞走了。而那位丢了衣裳变不了天鹅的最小少女,哭着留在贝加尔湖边,成了他的妻子并为其生下十一个孩子,后来繁衍成巴尔虎最初的十一个哈拉(姓氏、氏族)。另一传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