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谋大业屯田四川(2 / 4)

加入书签

为北攻保宁(阆中),东联夔东十三家出战湖北的战略基地。四川的军队是刘文秀的旧部那又如何想办法分化瓦解、夺其军权便是。

孙可望将屯田当成自己向四川渗透势力的大好机会,大笔一挥,准了。同时,他还谕令祁三升:屯田的地点莫要离云南太远,以免清军来袭,孤救援不及;宜择破坏较小,基本上能够就地筹粮的地区,以减轻朝廷负担;立足已定、没有后顾之忧,方可逐步向成都、重庆一带推进。

看了国主的批复,即使分属不同派系,祁三升、欧阳直等人亦为孙可望的雄才大略钦佩不已。

从云贵运来了大量粮食、种子、耕牛、农具。当然,身为枭雄的孙可望绝不会只送物资,还派了一批知府、同知、知州、知县到四川任职,美其名曰帮助四川屯田。

“大帅,学生到嘉定、成都、马湖、眉州、邛州等地巡视,发觉屯田的最佳地当属成都,成都附近土壤肥沃,垦荒屯田,一年便可自给,两年能大熟,以蜀粮养蜀兵,何愁四川不定其次便是嘉定的夹江、峨眉、犍为、洪雅、荣县,昔年杨展曾在此五县屯田,亦鱼米之乡也;再次,四川行都司的建昌、会川等地亦有大量适合耕种的荒田;余者,重庆、潼川等离清军太近,马湖、乌蒙、镇雄、乌撒等地土司太多,虽有荒田,开垦不易”,蜀中名士沈荀蔚手指舆图,侃侃而谈。名士也是人,也有私心,他是成都府华阳县人,其父做过华阳知县,自然便将成都做为屯田首选地。

祁三升不傻,立即明白了他的心思,笑道:“国主谕令,屯田之地需靠近云南,成都还是离云南远了些。吾看,便在嘉定和四川行都司屯田。可令威宁伯高承恩、都指挥使罗雄所部屯田于四川行都司的建昌、会川;援剿后将军狄三品屯田于嘉定府荣县、平虏营总兵杨威屯田于夹江、怀远营总兵贺天云屯田于峨眉、监理重庆屯田总兵郑守豹屯田于犍为,至于洪雅的屯田,吾亲自为之”。

第643章 谋大业屯田四川

四川嘉定府洪雅县千秋坪是块高地,在历史上颇有些名气。公元 221年,青衣羌帅雍闿与蜀相诸葛亮在此地“议和”,“化干戈为玉帛”、“铸刀剑为犁铧”,停止了战争,史称“宾服雍闿”。

按照孙可望的谕令,征虏左将军祁三升与卫军康绒总兵拉尔姆达成和议后便将帅府设在此处。他是个有眼光的!此地虽狭而三面阻水,惟西南通黎、雅,堪称天生城,军事上易守难攻;又有诸葛亮和雍闿议和的佳话,可以向百姓传递大明朝廷化干戈为玉帛、恢复生产的决心;经济上,因为明将杨展曾在此屯田,农业基础好,只要稍加努力,粮食产量便可自足。

粮食在历经战火、残破不堪的四川,极其难得。要知道,此时的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屡经战乱后业已渺无人烟,社会生产几乎完全停顿;重庆一带也大致相似;川北保宁,川南、川东地区形成一片广阔的无人区。清四川左布政使庄应会在奏疏中写道:“切川北—隅合计钱粮征额每年止五千一百五十余两,各文官俸薪每年共该银八千余两,一年赋额不足抵各官一年俸薪,官兵粮饷全靠陕西挽运”。正因为粮饷困难,吴三桂击败刘文秀后,便留李国翰在川北,主力返回陕西汉中就粮。嘉定府虽然残破,多少还有些人烟,勉强也能产些粮食。

粮饷啊粮饷,不解决粮饷问题,便无法在四川立足。大明征虏左将军祁三升在这里修建营房,联络“蜀中有司、绅士”,努力想在四川残存百姓中树立大明朝廷的威望。同时命人勘探地形,准备军屯,减轻百姓负担。

“唉!”刚与卫国完成和议的祁三升忽然长叹。

“疑大帅已经与卫国议和成功,明卫联盟共抗清虏,正是大鹏展翅、发展四川的良机,何故发叹焉”说话者三十多岁,一袭青衫,丰神俊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