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介休范氏有客至(3 / 4)

加入书签

谷曹氏便是其中之一。当年,曹氏的曹三喜独闯关东谋生,来到东北三座塔(今辽宁朝阳),先做佣工,后来租地耕种,再后来开设三太老号豆腐坊、公义店烧锅作坊、三隆粮店、三太号钱铺、三隆永杂货铺等多家商号,经营银钱业、绸缎、布匹、颜料、药材、皮毛、杂货、洋货、酿酒、粮店等行业,是有实力与介休范氏掰手腕的大商号。

曹三喜极有眼光,在大卫尚未建国时便结交了莲大可汗,与大卫国重臣刘好古、薛宗周、傅山、姬际可皆有交情,这些年在大卫国置办了不少产业,获利巨大。而且,他极有商业头脑,当初两手空空来到三座塔,先租地种蔬菜和大豆,然后开豆腐店、将大豆变成豆腐,又用豆腐渣养猪、使豆腐渣变猪肉,猪粪又作肥料再种菜、大豆和高粱,如此不断循环,财富大量增值,迅速捞到第一桶金。据说大卫国的莲大可汗听说此事后赞不绝口,还创造出一个新词语“循环经济”,说此人是搞“循环经济”之第一人。一时间曹三喜在大卫国名声大噪。

“嗯,太谷曹氏真的不可小觑呢”,范永斗睁开了浑浊的老眼。

“要不要孩儿打点京里的关系,办太谷曹氏一个私通敌国之罪”范三拔阴阴地说。

“胡闹!老三啊,汝如今是范氏的当家人,做事怎能如此不知轻重商人货殖天下,太谷曹氏与大卫国有联系,难道额们介休范氏与大卫国便没有联系了这把火一旦烧起来,迟早会烧到额们自己身上。况且卫军已经离汾州不远,那曹三喜又与大卫国权贵来往密切,若是害了太谷曹氏,没准会遭到卫军的报复,别的不说,范氏在杀虎口的产业可就全完了。依额看,大卫如今势力已成、有实力与大清争夺天下,额们不但不能得罪太谷曹氏,还要笼络他们,同时大力结交卫国君臣,以谋将来。区区几个铁矿、冶铁场算得了什么,汝的目光应该放远些”,范永头狠狠地瞪了三儿子范三拔一眼,再无半丝老态,目中尽是精光。

“父亲教训的是”,范三拔被骂得不敢抬头,半晌说道:“还有消息:平阳府亢家、祁县渠家也派人向卫军捐输了大量钱粮”。平阳亢氏是大盐商、大粮商、大典当商,传闻某年山西大旱,亢氏的当家人却扬言:“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遂得了个外号:“亢百万”;祁县渠家亦是世代经商,从贩运小本生意做起,年长日久不辞辛劳,渐渐开设票号,并在各省设立茶庄、盐店、钱店、当铺、绸缎庄、药材庄等,家资巨富。

“哦,他们也出手了”,范永斗目中精光更盛,果断说道“汝立刻再准备二十万两银票,送入辽王苏穆尔殿下的营中”。

“可是父亲,上回卫军攻下归化城,额们山右八大商家已经给莲大汗送了超过一百五十万两的物资,卫军攻下杀虎口,又讹了额们五十万两。如何还要送”范三拔有些舍不得。这个年代的山西商人都是极能吃苦的,莫看介休范氏家大业大,范永斗却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范三拔的衣食穿戴亦是极普通。赚钱不易,一送又是二十万两,如何能舍得

“这回不同。前两次是山右八大商家一起送,此次是额们范氏单独送。务必要让卫国君臣感受到额们范氏的善意!”范永斗的语气坚定如铁。

“是”,范三拔连忙应是,见父亲年纪老迈,不想妨碍他静养,便要告退。

“老太爷、老爷,门外来了个叫达木丁的人想要求见老太爷”,管事范文进来禀告。

“达木丁额不识得此人,不见”,范永斗摇头拒绝。一代巨贾,自有其傲慢,不是什么人都见的。

“此人自称是卫国官员,还给了小的这个”,范文双手捧过一块腰牌。

范永斗眯着眼仔细观看,却是一块漆黑木牌,上面刻有“乌衣卫山西所千户长达木丁”字样。商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