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崖门关设伏猎狼(3 / 4)
水西入黔。不过水西是贵州宣慰使安坤的地盘,安坤属于可以争取的中间力量,他并不想招惹安坤,所以选择绕道遵义。
西日莫依旧以土司兵为先锋。“传我的军令,先入遵义者多分缴获”,善于攻心的他只下了这一道军令便撩得土司老爷们心怒放。打永宁时,这些土司分得大量财物,听说清军在播州屯积了大量的物资,都想再发笔横财,督促部下部下跑得飞快,连克蔺州、永镇驿、落蒙关等地,逼近遵义的门户崖门关。
——
“传令各千户、百户集结丁壮前往遵义,若敢不至者,余庆千户便是下场”,清永宁卫总兵严自明恶狠狠地下令。
听说卫军逼近,他命遵义军民府各县、各卫所的驻军和卫所军全部来府治集中,可应者却寥寥无几。大明朝在播州改土归流不过几十年,残余土司的势力依然根深蒂固,很多地方仅仅改了个名称而已。这些年兵荒马乱的,走马灯似的更换统治者,更导致地方势力尾大不掉,加上严自明当永宁卫总兵时间不长,千户、百户老爷们都没把这位总镇当回事,仅绥阳、湄潭二县的驻军来了几百而已。若是平时,倒也无妨,可今时不同往日,从永宁卫城逃回的败兵传来消息:卫军攻克永宁、副将杨士诚阵亡。形势如此危急,若不能聚集当地的卫所兵共同对敌,遵义必然守不住。关键时刻,严总镇不手软,以不听调令、意图谋反为名,派了支人马去余庆,将不听话的余庆土千户全家屠尽。
消息传开后,各地的千户、百户们大恐,纷纷带着人马来遵义会合,居然一下子来了三千多人。严自明本来有五千人马,分了两千给副将杨士诚驻守永宁卫。杨士诚阵亡后,他的部下便只剩下三千镇兵。如今一下子多了三千多卫所兵,加上绥阳、湄潭二县的六百多驻军,兵力扩充到七千。虽然除了自己的三千本部,其他军队战斗力并不太强,但协助守城、壮壮声势还是可以的。
刚将军队集中起来,便收到卫军逼近崖门关的消息。严自明倒吸一口凉气,自言自语,“蜀地多山,并不利于蒙古人的战马奔驰,彼等如何行得如此之快”
“听说他们是沿大江而下攻克泸州,然后又利用纳溪水运输物资,轻装而行,所以行得速”,副将周曰奇解释。
“都说蒙古人不识水战,如今居然能沿江而下,此仗难打喽!”严自明长叹,随即又反应过来,自己是全军主将,若是连自己都没有了作战的信心,遵义必然守不住,想到这里,又昴声说道:“汝等亦不必悲观,吾已向贵州巡抚卞三元、提督李本深写信求援,相信贵州的援军很快便至”。这本是一句给部下壮胆的话,不料真成了真。贵州提督李本深真的派总兵郭李爱率军两千来援遵义。
贵州巡抚卞三元是汉军镶红旗人,资历很老,崇德年间便中了大清的举人,一直做到巡抚高官,对清廷忠心耿耿。不过,正因为如此,吴三桂才没给他军权,贵州的军权都在吴三桂心腹贵州提督李本深手中。原本在明匡国公皮熊等人的挑拨下,贵州到处都在传水西宣慰使安坤有反心,李本深并不敢派兵增援播州。可不久前,吴三桂又派四川提督郑蛟麟带着总兵高宗、中军游击姚元贞,左营游击张洪范,守备赵光才,梁进才等将五千兵马来到了贵阳,令李本深手中的兵力又充足起来。遵义是贵阳正北方的门户,救还是要救的,思来想去,还是派出了支援军。
平越总兵郭李爱本是明朝遵义守将,吴三桂率军南下时,他不敢抵抗,领兵五千投降,还献粮三万余石供清军所用。因此功,继续担任总兵,被安排镇守播州南部的平越军民府。不过,毕竟是降将又没有什么大的战功,平西王对他并不信重,将其旧部抽调大半,仅剩两千兵马。平西王野心勃勃,存有保存实力之心,密令郑蛟麟一路慢慢行。又密令李本深、郑蛟麟想法子谋夺水西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