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起义师突袭重庆(上)(1 / 2)

加入书签

忠州,原名临江,唐太宗李世民感临江县忠勇志士辈出,改临江为忠州,这个年代是清慕义侯谭弘的地盘。

今儿个风清气爽,忠州侯谭弘起了个大早,与兄长谭诣一同等待来自石柱、酉阳的贵客。是的,忠州侯,此时的谭弘已经割断脑后的金钱鼠尾辫,接受了庆符王朱宣封的忠州侯爵位;他的兄长谭诣同样剪断辫子,恢复了大明赐的仁寿侯称号。为示郑重,谭诣特地派儿子谭天叙、参将谭地升带着一彪人马在忠州南部的渡口迎接;谭弘也派两个儿子谭天秘、谭天伦带兵封锁忠州至鄷都的道路,以防走漏消息。

万里大江(长江)无穷无尽,谭天叙望着滔滔江水,焦急地等待着。

“从兄,来了!”谭地升忽然兴奋地叫起来。

谭天叙顺着叫声,放眼望去,江面上出现了一片片船帆。无数船只缓缓而来,有的悬着“马”字旗,有的悬着“冉”字旗,还有的悬着“秦”字旗。石柱宣慰使马万年与表叔秦翼明、弟弟马万春、谋士马斗熭;酉阳宣慰使冉奇镳与叔父冉天泽、谋士彭栖凤、周子安领兵五千渡江而来。

“小侄谭天叙奉家父和叔父之命迎接两位宣慰使和诸位将军”,虽然年纪比马万年和冉奇镳小不了多少,谭天叙可不敢托大,恭敬地以后辈之礼迎之。

“少将军免礼,军情紧急,请速领吾等见两位侯爷”,马万年有些着急地说。冉奇镳倒是沉稳,只微微一笑,算是打过招呼。

“家父和叔父正在侯府等候,诸位请随吾来”,谭天叙引众人进入忠州侯府。二谭早已等候多时,不过他俩却并未坐于主位,而是一左一右围着沈荀蔚而坐。沈荀蔚虽然只是一介文人,无一兵一卒,却是庆符王殿下的使者、大明的礼部右侍郎,在这个讲究名分的年代,自然要坐于主位。

沈荀蔚是个很儒雅的人,身上有股浓浓的书卷气,朝众人微笑着逐一打招呼,让人如沐春风。然后,便直奔主题,“诸公,刚传来消息,成都城被攻破了,监国殿下撤往眉州,必须立即攻打重庆减轻殿下的压力。此次,公等都带了多少兵马来呀”

“下官带来两千石柱白杆兵”,马万年自得地说。他对自己麾下的白杆兵极有信心,虽然人数不多,可都是精挑细选出的搏虎之士。

“下官带来三千酉阳白杆兵”,冉奇镳亦大声说,他麾下的白杆兵虽然没有石柱马氏的精锐,可亦是能战的。

“下官有兵马三千”,谭弘也精神抖擞地说。

“下官有三千五百部下”,谭诣亦言。

沈荀蔚心里一盘算,这四家合在一起,足有一万一千余众,不由暗喜,笑着说道:“有如此之多的兵马,攻下重庆亦不是没有可能。只是自古蛇无头不行,还请诸公推选出一名统帅,统一指挥,方利于作战”。

“沈侍郎是监国派来的使者,便请为大军主帅,如何”谭诣是个伶俐人,第一个开口。

“是啊,有沈侍郎指挥吾等,再妙不过”,众人亦如是说。沈荀蔚却将头摇得似拨浪鼓,“吾乃一介书生,不知兵事,如若担任全军统帅,难免误了大事。马宣慰使乃是忠贞侯之孙,晓畅军事,吾意请他任主帅,仁寿侯、忠州侯、冉宣慰使任副帅,如何”

见他抬出秦良玉的名号、推荐马万年为主帅,谭诣、谭弘、冉奇镳都不好再说什么,纷纷同意。毕竟秦老太君一直守护着石柱周边的平安,连张献忠和清兵都不敢犯境,在蜀人心中可是神一样的人物。

“诸公推吾为帅,国难当头,不敢推辞。自古兵贵神速,吾意今夜早些歇息,明日一早沿江而下,直捣重庆。请仁寿侯、忠州侯为先锋,吾为中军,冉宣慰使为后军”,马万年不过二十余岁,血气方刚,刚被推选为帅,便下达起军令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