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内外兼施逼朝王(上)(3 / 4)

加入书签

沈之源则时不时地咳嗽,不发一言。这段时日,他以身体有恙为由,不断请辞,但李棩就是不允。因为病着,索性便不发言,让其他人说。

这三位是议政府的首脑。朝鲜的议政府相当于明清的内阁,领议政与左、右议政便相当于内阁的大学士。其下还有从一品左、右赞成,正二品左、右参赞等官,不过地位与这三位要差了一大截。三人中有两人反对向卫称臣,群臣中当即有一半明确附议。不过还有另一半没表态,这一半人的目光都盯着左赞成宋时烈。

宋时烈最近有些郁闷。他将南人党首领尹善道逼得流放三水郡后,实际执掌朝鲜大权,按说应该成为议政,做不了领议政、做左议政、右议政也行。一年多前,右议政鄭維城家中有人犯事,心神不宁,主动请辞,众人皆以为大王会让他担任右议政,可李棩却起用了老臣、原平府院君元斗杓为右议政,说是元斗杓安抚清朝有功。当时朝王刚接受清朝册封,不宜得罪清朝,倒也说得过去。可前不久,左议政沈之源请求病退回乡休养,朝臣们都说大王这回肯定会让宋赞成接任左议政,可谁曾想李棩顾念老臣,死活都不肯放沈之源走,还流着泪说先生若是走了,让孤怎么办啊感动得沈之源眼泪直流,无法再提离去二字。他不走,宋大儒的议政之梦只好暂缓。好在新王对山党依旧十分器重和倚仗,虽未让他成为议政,却将他由右赞成擢为左赞成,并将宋浚吉由右参赞擢为左参赞。虽然品级相同,但左在右前,算是拔擢。

不过,年轻的大王又有两个新举措让他隐隐有些不安。先是让领议政郑太和兼任御营都提调。朝鲜的中枢武职机构有五军营(训练都监、御营厅、禁卫营、摠戎厅、守御厅)、内三厅(内禁卫、兼司仆、羽林卫)、训练院、世子翊卫司、扈卫厅、捕盗厅、镇抚营、管理营、龙虎营等。御营厅在五军营中兵力最多,孝宗时为准备北伐一度扩充至两万余人,如今依然有近万之众;联想起大王前不久让自己的小舅子金锡胄担任内禁卫大将,实际掌控内禁卫军,这位新王对军权抓得是极紧的。这倒也罢了,毕竟郑太和与自己关系不错,金锡胄还是自己的弟子。可新王接下来又重用南人党成员许积为户曹判书,这便让宋时烈如坐针毡了。李棩是这么解释的,许积这人老实稳重,替孤掌财再好不过。为了试探新王的态度,宋时烈、宋浚吉二人也上疏请辞,说是要回乡归隐、著书立说。李棩再次哭泣,这一回哭得比上回沈之源请辞时还伤心,说是先王在世时将孤托付给两位先生,两位先生就是孤的萧何、张良,诸事皆需仰仗,如今要走,便如天崩地裂一般,是万万不能答应的。见大王哭得如此伤心,二宋也十分感动,只好勉为其难地留下来继续辅佐。

见宋时烈不说话,李棩微笑着凝视着这位左赞成,“宋卿,汝觉得如何”

新王的笑容十分真诚,带着尊敬、倚重和信任。这一刻,宋时烈有些恍惚,仿佛见到了自己的弟子、孝宗李淏。新王和先王长得实在太像了,连笑容都几乎一模一样!当年孝宗大王倚重自己如倚长城,希望自己能辅佐他练兵北伐、血丁丑下城之耻,可惜大业未成,先王便已仙去。更可叹的是,自己出于山党的政治利益,无法承认孝宗大王的嫡长子身份!自己何幸,能获得两位大王的圣眷!自己又何不幸,身边有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君子,捆绑着自己做不情愿之事!

“臣以为殿下不可答应,也不可不答应。清、卫两国皆是大国,朝鲜是小国,小国若触怒大国,恐怕力有未逮。若答应,清军必然伐我;若不答应,卫师又必至。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字:‘拖’。拖到清卫大战的结果出来后,再决定取舍”,宋时烈缓缓说出自己的看法。莫要小看“拖”这个字,当年孝宗大王急着北伐,他便是以先富国才能强兵为由,一边高呼反清口号,一边慢慢拖延,一直拖到孝宗病死,北伐也没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