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寒冬腊月下两淮(1 / 3)
安庆一下,江北局势焕然一新。征东大将军、秦王绰思吉也不休整,引大军直奔庐州。庐州驻军主力已经被参将张弼带往安庆、大多消耗在惨烈的攻城战中。安庆城破后,知府王廷宾降了大卫国,因与庐州知府贾壮交情甚厚,遂自告奋勇修书劝降。收到王知府的信,贾知府欣然同意投降,奈何他的手中只有些衙役和守备兵马,庐州的防御主要掌握在凤阳来的客军手中。凤阳副将谢臣奉命援救安庆,带着八千部下行至庐州府治合肥后便不肯再走,顺手接管了合肥的城防。贾知府试探着摸了摸谢臣的底,奈何谢副将是属泥鳅的,不但丝毫口风不漏,反而试探起他的态度。
贾壮不敢孟浪,怕引来杀身之祸,可也急着早投新朝,思来想去,琢磨出一计。命人在合肥城内散布谣言:“三十万卫国大军逼近合肥城,距城已经不足百里”。谢臣若真有血性厮杀,也不会顿兵于合肥不动弹,听闻有三十万之多的敌人逼近合肥,直骇得六神无主,缓过神来后立即带着八千直属部队返回凤阳,还未入城,便已派人向徐州总兵刘朝辅求援。
安庆失守后,江北已无太多兵马,两淮的精兵集中于徐州总兵刘朝辅之手。作为防范卫军的最前沿,刘朝辅麾下兵马超过三万,远超驻于淮安的漕运总督屈尽美麾下的漕标和凤阳、庐州、和州、滁州等地驻军,战力也远胜之。接到江南江西总督郎廷佐的调兵令后,刘总兵准备带两万精兵南下,不过人马辎重众多、走陆路太费时间,便请求漕运总督屈尽美派些漕船来,打算将军械辎重放在船上,经黄河、淮河水系进入安庆。屈总督在回信中一口答应,请刘总镇耐心等待,岂料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再派人催促,信使居然没了消息。
莫非是路上遭了强盗?还是有其他隐情?刘朝辅心中狐疑,正值此时接到了凤阳副将谢臣的求援信。淮河穿凤阳府而过,若丢了凤阳等于是放弃了淮河天险,思忖再三,觉得还是得救,刘总镇咬了咬牙,不再等待屈总督派来的船队,命副将杨三元领兵万余留守凤阳,自与参将田绍带着两万精兵奔凤阳而来。不料大军刚至宿州,便接到消息凤阳丢了。
原来卫军夺取庐州后,秦王绰思吉下令兵分两路:自己率十万大军沿大江而下夺取和州、滁州,西日莫率五万人马由合肥北上夺取凤阳、淮安和徐州。两路人马进展皆十分顺利,和州、滁州的精兵早已调往安庆,秦王亲率的这路兵不血刃便尽夺和州、滁州全境,还趁势攻入应天府,将江宁(南京)城对面的江浦、六合二县也打了下来;老帅西日莫率领的这路也未遇到激烈的抵抗,十分轻松便夺取霍丘、寿州、定远等县。年轻的殿下十分会选时机,一边指挥作战,一边修书于早就暗中降卫的吴漕运总督屈尽美,“公既已归顺,此时不动,更待何时?”
屈尽美这段时间一直在暗中做着起事的准备,命部下打开淮安的常盈仓招兵买马,将自己的漕标由三千四百人扩充到一万五千人。收到秦王手书后,他立即下令不再发放粮米至吴军控制的地区,尤其是徐州方向,严命巡河的部下,一旦发现有经运河驶往徐州的粮船,立即截住、粮草充公。这还不算,又命督标总兵金芝领着五千人马经洪泽湖出其不意地夺取泗州和盱眙,策应北上的卫国大军。
滔滔淮河虽然支流众多,但此时已至腊月,正是天冷的时候,莫说支流,便是淮河也开始结冰。凤阳副将谢臣已经放弃淮河南岸的凤阳、临淮,撤至淮河北岸的五河、淮远,打算依淮河之险防御。不料老天爷不开眼,淮河居然结凉冰了,卫国大军渡大河如履平地,这如何抵挡得了?正在叫苦,又得到消息:漕运总督屈尽美举淮安府降卫,还派总兵金芝夺取淮河下游的泗州和盱眙,策应北上的卫国大军。这便更无法抵挡也!
“报!卫军已抵达凤阳,正在赶往临淮”,部下又传来一条晴天霹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