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8章 战和两手谋浙江(2 / 3)

加入书签

可想立功并不是件容易事,刚至嘉兴不远处,嘉兴总兵赵玥、副将赵珀便带着七千人马投降了。赵玥、赵珀是兄弟俩,皆是原浙江提督赵国祚之子。赵国祚的父亲赵一鹤早在天聪八年(1634年)便降清,立功授三等甲喇章京(轻车都尉),本人更是对大清朝忠心耿耿,屡立战功。吴三桂担心其影响自己的称帝计划,施加手段,以年事已高且身有旧疾为名免去了赵国祚的浙江提督之位,为安其心,又任其子赵玥为总兵。

赵氏兄弟自然知道老爹是被吴三桂排挤走的,哪里肯为大周效死,听得卫国大军南下,早早便派人出城投降。投降意味着无功可立,陈文达等只得板着脸接受,按照原定的方略,驻于嘉兴府崇德县,等待秦王的大军。

浙江重地嘉兴,不费一兵一矢便到了自己手中,绰思吉欣喜之余又觉有些无趣,遂按照父汗的意思驻军于崇德,然后派使者去杭州劝降。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驻守湖州的副将玛哈达居然也带着五千人马投降。玛哈达是满人,大清亡国后便成了无根之人,只想混口饭吃,并不想为大周殉节,见嘉兴的赵氏兄弟降了,二话不说也做了卫臣。

听闻湖州也降了,绰思吉乐得哈哈大笑,谓西日莫曰:“孤本想执行父汗之命驻军于崇德,却不想嘉兴、湖州二府不费一矢皆为我有。可见浙军无抵抗之心,既如此不妨再大胆些,孤率军将海宁打下来,您率军前往湖州新市镇驻扎,如此更能威胁杭州,谅蒋国柱那厮不敢不降”。

西日莫想了想说道:“大汗的意思是让咱们驻军于崇德,若蒋国柱不肯降再进攻,如此岂不有违圣意?”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您只管执行,父汗若怪罪,孤担着”,绰思吉虽然年轻,却极有担当。

西日莫闻听,率军七万前往湖州,驻于德清县新市镇,此地位于运河苕溪之间,中间再无大江大河阻拦,可由此直趋杭州府治钱塘。绰思吉则带着十四万余大军前往海宁,先锋则是新降的嘉兴总兵赵玥、湖州副将玛哈达部一万一千人马。

海宁之战是卫军进入浙江发生的唯一一次战斗,驻守海宁的是浙江巡抚蒋国柱的心腹副将刘国玉部一万二千精兵。刘国玉当年曾追随蒋国柱击败过郑成功,麾下兵马颇是能战,甫一开战竟击败了赵玥和玛哈达的人马,赵玥的弟弟赵珀也被其阵斩。消息传来,秦王殿下大怒,亲督大军攻城。十余万卫军攻打一座小城,实力着实悬殊太大。坚守七日后,海宁城破,刘国玉自刎。

——

“抚院,卫军大兵压境,敌众我寡,您可得拿个主意呀”,杭州城内,城守营副将柳同春焦急地对巡抚蒋国柱说。

蒋国柱叹了口气,“当年海逆攻打南京,吾与诸将拼死作战,方得险胜。本以为立此大功,清朝定会封赏,孰料不但无功反追究吾镇江失守之罪,革职抄家。后虽重新起用,却也是九死一生。何故?在胡人眼中,吾等汉将皆是奴才,难得信任。清国是如此,卫国何尝不是如此?正因为此,吾才决定效忠大周,周王(指吴三桂)不管怎么说也是汉人”。

“您的意思是坚守杭州与卫军死战?”柳同春吓了一跳,“可连梁提督那样的猛将皆阵亡了,郎督宪、屈督宪、韩抚院也降了卫。如今嘉兴、湖州二府又不战而降,卫军兵分两路,一路驻新市镇扼我咽喉,另一路攻海宁威胁我侧翼,我军总共只有数万兵马,如何抵挡?”

“汝误会了,吾可没有螳臂当车的意思。只是偶发感慨而已!”蒋国柱长吁了口气,当年打了胜仗仍被追究责任一事对他打击很大,早没了当年的锐气,只想好好活着。

“报~海宁失守,刘副戎阵亡!”正聊着,亲卫又传来了一个令人心胆俱丧的消息。

“什么!”蒋国柱大吃一惊,刘国玉是他的心腹,麾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