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硬件破局(2 / 3)

加入书签

香港人郭秉鑫和他的6名创业小伙伴,他们为了开车不方便接听电话和盲人方便地收发语音形式的短信,从而正在研发一款语音式i软件,名叫talkbox。

秋风未动蝉先觉,这些只是移动互联时代浪潮下其中几处浪,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回到小米这边。

虽然陈默不太懂硬件具体技术,但他觉得既然雷军遇到难处,自己应该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他有这个信心,雷军也对他有这个信心。

雷军跟陈默一番长谈后,后者才摸清楚目前公司硬件这段时间的具体情况。

由于一开始小米就想走高端路线,所以其他供应链也都是寻找顶级供应商去谈合作,像大立光电、夏普、友达、英华达、光宝、tpk都是他们期盼合作的供应商伙伴。

最近这段时间,周光平博士带着硬件团队四处出击,全世界满哪飞去,去商谈,去合作。

周光平毕竟在手机行业里浸泡多年,在摩托罗拉深耕十余年,从核心研发一路干到摩托罗拉手机技术委员会主席、摩托罗拉全球科技顾问委员(saba)等职。

被摩托总部授予杰出发明家称号并获金卡员工待遇。

这些年间,他和很多头部的手机供应商都结下了深厚的私人感情。

刚开始给小米找供应商时,他对手机内部结构那样的熟练,每个零部件对应供应商,他一个电话就定位到具体关系不错的负责人。

这也是雷军把周光平拉进联合创始人,并给出股份的根本原因,除了人脉资源还有他还带来了几名摩托罗拉的旧部一起协助他开展工作。

周光平带着团队热情地和对方叙旧、聊天,气氛特别友好。但是往往到了最后,供应商都直白地告诉他,吃饭聊天都没有问题,但是生意就不要谈了。

这时他会拿出ios的装机量试图说服对方,并且打折包票告诉对方:你能做多少,要多少料,都可以,如果你愿意全部做,全部都给你也可以。可见小米对供应商已经到了渴求的程度,

但并没有人看好小米的模式,即便装机量确实看上去非常动人,但谁也说不准小米造出手机市场的认可程度,没有供应商会去赌一家名不转经传的小公司。

“小米公司行吗别到最后货款都收不回来。”是此时供应商们对小米的整体认知。

大半个月时间,聊了十几家基本都是这个说辞。

更有甚者,直接派,最后在周光平的一再逼问下才透露出了真相,那家上面根本没打算跟小米合作,只不顾碍于周光平面子过来聊聊而已。

这让周光平团队士气低迷,之前在摩托罗拉都是供应商求着他们,何曾有过如此低声下气的一面。

两天后的一次远程电话会议,小米总部雷军、林斌、陈默三巨头坐镇,听取了周光平的汇报,知晓了目前面临的情况。

即便他们一开始预料到不会一帆风顺,调低了预期,但没想到会是如此艰难

通过这个会议,三人对手机厂商的供应链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远非甲乙双方的合同关系那么简单。

也不是伱手里有充足的现金,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你想合作的供应商。

作为消费电子领域最复杂的产品,手机的生产并非采购一批元器件,然后像组装电脑一样拼装起来就行,而是需要手机厂商做大量的研发工作,包括定制、调试、优化数百个元器件,还要考虑天线怎么设计,内部结构如何堆迭.

手机厂商需要跟核心零组件厂商一起做联合研发、联合调试,甚至有专门的定制化零部件。

元器件供应商往往要投入资金和采购方一起进行研发,因此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