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缔结友好:化干戈为玉帛,世代友好开新篇(2 / 3)
入城内。城内的混乱因此加剧,图二波士兵与塔拉夫士兵之间的冲突几乎公开化,火并事件时有发生。冰原之城,已然到了崩溃的临界点。
半月之后,皇帝的特使,带着明确的圣旨,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汉军大营。
全军将领齐聚帅帐,跪接圣旨。特使展开明黄色的绢帛,朗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境之事,朕已详览。将士用命,连战皆捷,围敌于孤城,扬我国威,朕心甚慰。然,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今敌酋授首(指霍普曼被擒),余众困守,其势已穷。若赶尽杀绝,虽可逞一时之快,然徒增杀戮,结怨异域,非长治久安之道也。”
“着冯章即行宣抚之策,化干戈为玉帛。当体上天好生之德,念两国生灵之艰,与图二波、塔拉夫等部,议定章程,达成永久安定之协议。务使其感念天恩,永为不侵不叛之臣属。钦此!”
“臣,冯章,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冯章恭敬地接过圣旨,心中大定。皇帝的旨意,与他的判断不谋而合,甚至更加明确地指出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大方向。
圣旨的内容迅速传开。主战派如铫真,虽然觉得有些憋闷,但皇命难违,也只能私下嘟囔几句“便宜那帮蛮子了”。而更多倾向于稳定的将领,则松了口气,毕竟连年征战,将士疲惫,若能以相对有利的条件结束战争,也是好事。
冯章立刻着手准备和谈事宜。他首先释放了足够的善意,命令围城部队后撤五里,减少挑衅行为,并允许城内派出代表,协商具体条款。
和谈的地点,设在汉军大营与冰原之城之间的一处临时搭建的帐篷内。
汉方以冯章为首,王方、珂卡芙公主(作为顾问和见证)等重要人物参与。
图二波和塔拉夫方面,则主要由卡伊万,她一直冰原之城和塔拉夫国家、以及图二波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尽管图二波人对他恨之入骨,但群龙无首,只能暂时隐忍,以及几名图二波的贵族代表,他们更多是来确保图二波的利益不被卡伊万完全出卖出席。
谈判过程异常艰难,充满了唇枪舌剑。冯章代表大汉,提出了早已拟定好的、极为严苛的条款作为谈判基础。卡伊万和图二波代表则竭力争取更宽松的条件。
冯章态度强硬,寸步不让:“尔等屡犯天威,兵败被困,陛下仁德,许尔等和议,已是天恩浩荡!若再不知进退,休怪本帅重启战端,届时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在汉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和皇帝定下的“睦邻友好”基调下,经过数日的反复拉锯、争论、甚至威胁,最终,一份决定着未来数十年北境格局的协议,终于达成。
其主要内容如下:
藩属与纳贡:图二波部、塔拉夫部,自此奉大汉王朝为宗主国,永为藩属。每年需向大汉皇帝纳贡:上等骏马三千匹、牛羊各五千头、贡银五十万两。贡品需按时送达指定边境口岸,不得有误。
疆土与驻军:原属珂卡芙公主领地及周边战略要地,包括桦叶城、哈尔汗、塔哈拉等共计二十六座城池及其辖境,正式划归大汉版图。大汉有权在此二十六城永久驻军,建设营垒、驿站,行使完全管辖权。图二波与塔拉夫不得以任何形式侵扰、质疑大汉对此区域的主权。
通婚与友好:为加强联系,巩固友好,大汉将与图二波、塔拉夫部族实行通婚。大汉将选派宗室女子或重臣之女,下嫁图二波、塔拉夫首领或其继承人(待定)。同时,亦鼓励图二波、塔拉夫贵族女子嫁入中原。双方承诺,世代友好,永不互犯。
协议用汉、图二波、塔拉夫三种文字书写,一式三份,由冯章、卡伊万以及图二波代表共同签字用印。当印信盖下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明白,北境的战火,暂时熄灭了。
协议达成后,冰原之城的城门缓缓打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