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就业(2 / 3)

加入书签

扭过头去。她讨厌烟味,这一点季阳是知道的。

    他给方志然和林明刚各散了一支烟,重新坐回位置:“就业难和招聘难是人才供需结构失衡造成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失衡?”他吐出一个烟圈,看着它在空中缓缓散去,“除了大政方针,主要是高等教育结构出了问题。”

    “我们的高等教育分为学术研究型、专业技术型和职业教育型。按国家现阶段的需求,职业院校应该是主体。但现实是......”

    季阳摊手,方志然苦笑着点头。两人都明白这其中的无奈。

    “这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办学模式和路线。不同类型的高校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应该各有特色,但现在完全是千校一面,都在学术研究型的模式上转。”

    方志然深以为然。这孩子年纪不大,看问题却很透彻,而且懂得分寸。比起陈辉远和梁明飞都要稳重得多。

    “你说得对。”方志然缓缓说道,“不同定位的学校,政策和重心都应该不同......”

    林明刚靠在真皮座椅上,目光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他轻轻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认同:“学校确实该有明确的定位,这样学生填报志愿时也能更清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考研和推免制度,学生还能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

    话虽如此,但他心里却泛起一丝嘲讽。高职院校整天想着搞什么学术研究,一个学院一年的论文产出还不如沪江一个副教授。这话在喉咙里转了几圈,最终还是咽了回去。

    办公室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季阳端起茶杯轻轻晃了晃,脸上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我们的高等教育体系从“985“到高职高专,形成了七个层次。专业口径从上到下越来越窄,这是由各自的办学定位决定的。”

    他目光转向方志然,语气沉稳而坚定:“所以校长,书院制究竟该不该推行,关键在于沪江的定位——是纯粹的学术研究型,还是综合型大学。”

    阳光下,茶水泛着金色的光芒。季阳看着杯中的茶叶缓缓沉浮,心中思绪翻涌。扩招带来的影响实在太深远了,从精英教育到平民教育的转变,催生出“综合型大学”这个怪胎。它既要搞学术研究,又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还要兼顾职业教育。

    他抿了一口茶,继续道:“如果定位不明确,贸然推行书院制,恐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如先解决毕业生质量的问题。”

    窗外传来学生们的欢声笑语,季阳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关于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学习班来解决。山海明珠集团和远景集团都欢迎沪江的学生实训。我们还可以共建实验室,让学校的科研更接地气。”

    等老校长离开后,林明刚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怒意,狠狠瞪着季阳:“你胆子可真大!”看得出来,他是真担心老校长会气出毛病。

    季阳却显得云淡风轻,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老校长胸襟开阔,哪像你这般小家子气。”虽然不知道方志然会不会被说服,但至少对方一定会深思熟虑后再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