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较量(1)(3 / 3)
。第二天,纽约时报便将这张照片刊登在了时政栏目上,其下的注释为:“总统的撮合似乎是一厢情愿”。
这篇报道拉开了英美媒体对战斗法国狂轰滥炸的序幕,接下来一周的时间,大部分英美媒体都在指责戴高乐为了一己之私,拒绝同吉罗“合作”。
…………
“笔者不禁要问,一个流亡政府的领袖地位就这么值得留恋吗?”戴高乐翻过报纸的面,继续朗读道,“戴高乐将军,我们理解您想做战后法国领袖的野心,但法兰西还没光复呢!”
一旁的德内尔无语地摆手:“你之前的预料一点不错,这帮评论员果然揪住你‘恋权’这点不放。”
“让他们狗叫去,我早有准备。”戴高乐放下报纸,对独臂的副官巴布鲁说道,“给伦敦发报,让德库塞尔把提前准备好的录音和声明放出来!”
两个小时后,战斗法国的广播台播放了一段戴高乐早就准备好的录音,卡登花园也在报纸上刊登了战斗法国领袖的声明:
“我是戴高乐,战斗法国和法兰西抵抗运动的领袖,在此我公开向全体法兰西公民声明,带领英勇的抗战军民恢复法兰西的自由和伟大,是我唯一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我对自己在战后政府的位置没有任何追求。为避免争权夺利之嫌,本人于此公开承诺:我,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将在全国解放和德国投降后归隐,不担任政府和军队的一切职务,也不会指定任何代言人、继承人等可能对战后法国政治产生任何影响的利益代表。”
北非的两大报纸,刚刚才复刊的《奥兰共和报》和《阿尔及尔回声报》都刊登了戴高乐的声明,与之相对的是,英美的媒体从此对戴高乐的“野心”彻底避而不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