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蔡琰启蒙,文字初传(2 / 3)

加入书签

刻着我们简化后的文字。然后,再做一个这样的架子,能把这些字块按照顺序排列起来!”周明指着图纸,尽量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原理。

铁山接过图纸,眼中充满了疑惑。他这辈子都在打铁,从未见过这种奇怪的“字块”和“架子”。

“周兄,这……这能做什么?难道是用来刻字的?”铁山挠了挠头,一脸困惑。

周明故作高深,带着一丝“神棍”的语气:“铁山啊,你这就不懂了!这可是能让咱们部落的知识,‘像雨后春笋一样,唰唰唰地冒出来’的‘神仙法术’!”

他指了指字块:“你看,这一个字块,刻好了,就能印无数次!比手抄快了多少倍?而且,咱们可以把这些字块排好,蘸上墨汁,往纸上一按,就能**‘呼啦啦’**地印出一大堆书来!”

铁山听得目瞪口呆,这简直超出了他的想象力!他以前知道拓印,但那也得先刻好一块大版。周明说的,却是单个字块,可以随意组合,这……这简直是**“逆天”**之举!

“周兄,您说的可是真的?这……这比请百名书生抄写还快啊!”铁山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那是自然!”周明拍着胸脯保证,“你只管按我说的做,这东西一旦成功,咱们辽东的学问,就能传遍天下!”

于是,铁山再次投入到他从未接触过的“木工”和“制模”领域。他挑选了部落里心灵手巧的工匠,按照周明的图纸,用硬木和粘土制作出了第一批简易的木活字和泥活字。

活字初成:知识的“降维打击”

当第一批活字字块和排版架被制作出来时,周明带着蔡琰和几名学堂学生,以及一些好奇的百姓,来到了工坊。

周明亲手将刻有“人”、“口”、“手”、“足”等字的木活字,小心翼翼地放入排版架中,组成了一句简单的**《三字经》**开篇:“人之初,性本善。”

他用毛笔蘸上墨汁,均匀地涂抹在字块上,然后将一张麻纸轻轻覆上,用手掌均匀按压。

“周公,这……这能行吗?”有百姓疑惑地小声问。

周明没有说话,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揭开麻纸。

当麻纸被完全揭开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惊呆了!

一行清晰、工整的文字,赫然呈现在眼前:“人之初,性本善。”

字体虽然还有些稚嫩,墨迹也略显粗糙,但那一行行排列整齐的文字,却是如此真实地呈现在他们面前!

“我的天哪!这……这比老先生手写的还齐整!”

“这就是周公说的‘神仙法术’吗?”

百姓们发出阵阵惊呼,围上前,争先恐后地看着这张印有文字的纸张。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复制术”。

蔡琰更是激动得双手颤抖,她拿起那张纸,眼中泛着泪光。她深知这小小的纸张意味着什么——知识的传播,将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

“周郎,此乃惊天之伟业啊!”蔡琰颤声说道,看向周明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敬佩。

周明笑了笑,故作深沉地说:“蔡大家过誉了。这不过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罢了!”

他随即吩咐蔡琰:“有了此法,咱们就可以大量印刷**《百家姓》、《三字经》**,还有咱们部落的规矩,让每个人都能识字,都能明理!”

文化启蒙:奠基《华典》

活字印刷术的成功,在辽东部落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潮。

大量的《百家姓》和《三字经》被印刷出来,分发到每个家庭。周明还命令学堂的学生们,每日抽出时间,到各个村落,教导百姓们识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