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工匠培训,技术传承(2 / 3)

加入书签

绝世神药’!”她点头道:“正是!酒精乃是‘微虫’的克星!只要勤加消毒,便能让伤口远离病患。”

她甚至还让学徒们在酒精灯下观察肉眼不可见的灰尘,借此类比“微虫”,让他们对“无菌”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张宁的好奇心与知识的边界

在教授这些基础医疗技术时,张宁越来越频繁地思考一个问题——周明究竟是从何处学到这些知识的?

她教授的这些看似简单的技术,每一项都颠覆了她自幼所学的太平道理论,甚至超越了世间所有名医的认知。无论是“微虫论”,还是“酒精消毒”,亦或是那精确到尺寸的火炕烟道,都显得无比系统和深邃。

“公子,您所授之学,闻所未闻,却又如此精妙。究竟是何方高人所传?”一日课后,张宁忍不住向周明请教。

周明正在书房中翻阅一份关于辽东水利工程的报告,闻言抬起头,笑了笑。

“我所学,皆是自然之道,万物之理。”周明故作高深地答道,“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只要用心观察,勤加思考,便能洞悉其中奥秘。”

“可……”张宁秀眉微蹙,“世间读书人,皆研习经史子集,少有深究万物之理者。公子这等‘自然之道’,与我太平道所求‘天人合一’之境,又有何不同?”

周明放下报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深邃。他知道,张宁已经开始触及他知识体系的核心。他不能直接告诉她关于现代科学的一切,那太过惊世骇俗。

“太平道求‘天人合一’,多从感悟入手,重视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而我所求之‘自然之道’,却是从**‘解构’**入手,将万物拆解至最细微之处,洞悉其运行之理。”周明用了一个他认为最能让张宁理解的词,“譬如这人体,你医术再精湛,也只知其表。但我却能知其内里经脉血肉之运行,甚至能看到那肉眼不可见的‘微虫’如何作祟。”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飘渺:“我所知,乃是**‘格物致知’**,是穷尽万物之理,而非仅仅感悟其表。这世上,有太多我们尚未发现的规律和力量。你颈项间的吊坠,便是其一。”

提到吊坠,张宁心中猛地一跳。她想起那吊坠与周明墨子芯片产生的微弱共鸣。这更加深了她对周明的神秘感。

“公子,你所学之广博,远超世间所有名士!”张宁由衷感叹,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一丝狂热,“张宁愿追随公子,深入学习这‘格物致知’之道,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周明笑了。他知道,张宁已经完全被他所“折服”。这位太平道圣女,正在一步步地,从迷信走向科学,从感悟走向理性。她不仅仅是他的得力助手,更是他未来传播“科学”思想,改变这个时代的重要力量。

人才储备:工业的萌芽

工匠学徒班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技术普及问题,更是周明为辽东未来工业发展储备人才的重要一步。他深知,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工业体系,必须有大量具备基础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工匠。

“公子,如今辽东的农具产量已能满足所需,百姓手中的耕犁、镰刀都比别处更为坚固锋利。这多亏了公子改进的炼铁之术和铁山师傅的教导!”民部主官在报告中提到。

周明点头。他利用墨子芯片的数据库,对古代的冶炼技术进行了大幅优化,并指导铁山建造了更高效率的炼铁炉,提高了铁的纯度和产量。而工匠学徒班,则将这些技术标准化,培养出了一批批能独立操作的熟练工匠。

除了农具,学徒们还学习了基础的建筑技术,为辽东的大规模基建提供了人才保障。他们参与了公共厕所和化粪池的修建,也将在未来,投入到水利、道路乃至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