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图穷匕见(2 / 3)

加入书签

“做事情,光有热情和书本上的道理不够。要懂得审时度势,因地制宜。”

他放下筷子,目光投向窗外庭院里一丛被雨水打得噼啪作响的芭蕉,意有所指:

“你们看这雨打芭蕉,听着是风雅,可雨急了,力道大了,再坚韧的叶子,也难免被打得七零八落。

做事,也是一样的道理。有时候,疾风骤雨,未必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反而能走得更远。”

他收回目光,落在方允脸上,语气平淡却带着重若千钧的压力:

“新丝路是组织工程,造福地方是根本。为了大局,过程中一些枝节上的…‘变通’,只要目的达到了,组织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方律师年轻有为,原则性强是好事,但也要学会…灵活掌握尺度。有些线,看着是实线,在特定环境下,未尝不能当作虚线来看待。”

这已是赤裸裸地要求他们在法律底线上“灵活变通”,对昌荣的问题网开一面,对柳溪村的补偿不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陈宴辞眉头紧锁,正欲开口。

方允已放下手中的茶盏,瓷器与桌面轻轻一磕,声音清脆。

她抬眼,目光清澈而坚定,毫无惧色迎向周鸿德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声音清晰平稳:

“周书记的教诲,我记下了。依法依规,是我们工作的基石。

新丝路项目承载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是法治精神的实践。

昌荣建材是否合规,柳溪村补偿是否公平正义,这绝非‘枝节’,而是项目能否立得住、行得稳的核心。”

她微微一顿,每一个字都像钉子般砸在凝重的空气里:

“法律的红线,就是底线。底线之上,可以探讨方法;底线本身,无可退让,更不容‘虚线’之论。

任何以牺牲法律原则和程序正义为代价的‘变通’,都是对项目根基的侵蚀,也是对组织公信力的伤害。这个立场,我们团队,坚定不移。”

周景行摩挲茶杯的手指猛地一顿,脸上那点残存的温和瞬间冻结。

周鸿德正欲端茶杯的动作也停了下来,包厢内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愈发急促刺耳,仿佛在应和着此刻剑拔弩张的气氛。

周鸿德盯着方允,眼神冰冷锐利如刀,半晌,才从鼻腔里发出一声极轻、却寒意彻骨的冷哼:

“好。好一个‘无可退让’,好一个‘坚定不移’。方律师,但愿你的‘法’,能解得了临昌的‘结’。景行,送客。”

这顿精心准备的鸿门宴,在周家父子毫不掩饰的阴鸷目光中,不欢而散。

方允和陈宴辞走出“静园”那压抑的大门,冰冷的雨丝打在脸上,却让人感到一丝挣脱窒闷的清醒。

二人目光交汇,都明白,真正的暴风雨,就在眼前了。

……

意外发生在鸿门宴后第三天。

一场暴雨骤降。

项目临昌段,一处正在进行边坡开挖作业的区域,在暴雨冲刷下,发生了局部边坡滑塌!

塌方量不算巨大,但由于发生在雨天,且关键位置一处本应坚固的临时支护结构诡异失效,导致部分施工机械被掩埋。

万幸的是,现场预警及时,人员撤离迅速,仅造成两名工人轻伤。

然而,救援尚在紧张推进时,这场意外已被迅速转化为舆论利刃。

事发不足三小时,临昌本地最大都市报《临江晚报》电子版头条与本地数个流量自媒体同步发难:

标题直指:《罔顾安全强推工期?新丝路临昌段雨天塌方埋隐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