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制镜(2 / 2)

加入书签

弃这种落后的工艺,采取银镜反应制镜了。

这银镜反应原理十分简单,就是银氨络合物被醛类化合物还原为银单质而已,这种工艺的好处是环保无毒且造价低,因为化学镀银法是分子级别的工艺,故涂层比锡箔水银法薄得多,银价又比水银便宜许多,是以成本低廉。

所谓醛类化合物可以用麦芽糖替代,倒是那银氨络合物需要硝酸银和氨水混合制备有些难度。

硝酸银到好说,京城药铺有硝石售卖,采取干馏法高温煅烧硝石即可制备硝酸,这一点自然难不倒有玻璃窑的许扶摇,烧玻璃之前就用专门制作的密闭瓷翁烧制了大批浓硝酸,就埋藏在怡红院抱厦后面的地下保存。

再就是将精炼的高纯度银溶于中等浓度的硝酸里制作硝酸银了,但硝酸银要和氨水生反应才能得到银氨络合物,而合成氨这个项目实在是过于高大上了完全没有希望在这个不具备工业基础的时空实现,因此氨水制备一时成了技术梗阻。

但无巧不成书,一日许扶摇随王太医去太医院配药时,用到的一味中药材却解了许技术达人扶摇的燃眉之急。

这味中药叫“硇砂”

,用于消积软坚,破瘀散结,本着认真学习医术的主旨,许扶摇照例对自己不熟悉的药材进行手机资料查询以对比古今,结果却意外现这玩意儿就是天然的氯化铵矿石。

得了氯化铵,剩下的就好办了,这玩意儿和熟石灰一起熬煮就能产生氨气,通入水中就得到了氨水。

实验室法制备产量有限,但好在氨水用量本也不大,倒是够用了。

如此隔三差五怡红院里就飘过一阵恶臭,后来许扶摇只好每月跑两次,外出到作坊里去制备氨水,总算令大观园一众莺莺燕燕的美人们免遭荼毒。

许扶摇知道这个年代没有什么专利保护云云,想长久赚取高额利润只好加强技术保密,是以根据每日镜子产量计算好银氨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用量,每日不辞辛劳地于睡前配制好,使陶翁装了,着柳湘莲每日一大早派人到贾府来取。

在作坊里工匠按照配比将需要镀银的玻璃依次喷涂两种神秘液体,然后水浴加热就制造出了银光闪闪的银镜来。

如此不虞这银氨制镜法外泄,即使银胺溶液和糖液被别人窃取,以这个时空人们的化学水平,许扶摇也不担心他们能研究出内中成分和制备工艺来,暴利垄断个十年是毫无难度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