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陛见(1 / 2)
这边许大公子在终南山和大西沟两头跑着,忙得是两脚冒烟。
这日忽然有快马来报,着贾家嫡子贾宝玉进宫觐见!
许扶摇这小蝴蝶的翅膀使劲扇动,终于将风儿吹进了深宫大内。
也就是长安县里,天子脚下,每年乡试大比京兆尹照例是要将取中的名册和卷子呈报御览的。
虽说皇帝不一定看,但你不能不报不是,万一这一科有皇亲国戚或皇帝格外关注的人呢。
是以京畿之地的乡试不同于别省,竟是可以直达天庭的。
话说这一科的许宝玉扶摇可不就是皇帝的小舅子,也算是皇亲国戚了,是以皇帝随手翻阅名录,见第七名贾宝玉是金陵籍贯,便传旨询问这姓贾的是金陵人氏是否贾妃一族。
得了回复,皇帝顺手便将他的卷子调出批阅,这一看之下,和那主考的感官大致相同。
先是看经义,和论、判、诏、诰、表等公文写作,文章平正通达,亦有可圈可点之处。
再看策论,那皇帝的眉头就渐渐皱起,又复舒展,再皱起,数次反复后,索性令太监传这贾宝玉进宫觐见了。
话说许扶摇这边得了消息,自是不敢耽误。
快马赶回了荣国府,于荣禧堂前焚香跪接了圣旨,让许扶摇好一阵腹诽几个世界都没下跪过,到了这老祖宗的世界里却动辄要跪。
因这传唤一去一回就是大半日了,因此那太监也自回宫复命,着许扶摇次日奉旨进宫即可。
贾母、王夫人等每年都是进宫惯了的,但这宝玉公子是从未进过,穿越而来的许扶摇更是除了几部宫斗剧外对皇宫大内完全没有概念,这连夜又是一番礼仪培训,贾母亲与他说了许多宫里的规矩,着他记牢了。
次日下午,许扶摇按照吩咐进入了皇宫。
昨夜被灌输的诸多规矩早就被他抛在了脑后,跟在引路太监的身后只是一个劲地东张西望。
那太监知他是头回进宫难免好奇,又见这元妃的亲弟不过是个十五岁的少年,便也不多说他,只是一路引到一处偏殿书房里。
许扶摇在这里也是平生第一次见到了活生生的皇帝这种生物,那皇帝因下了朝,并未着盛装,看上去只是一寻常中年富家翁的模样,只是身子略有些单薄消瘦。
许扶摇连忙按贾母的教导一番行礼,心里却腹诽着“按年份算,这位也算我的太爷爷的太爷爷的太爷爷辈了,反正咱中国人祭祖上坟也是要跪的,这里权当上坟了……”
那皇帝可不知道许扶摇在心里如此“大不敬”
,若知晓的话恐怕要喝令左右叉出去砍了。
只略略观察了一下自己这小舅子,着他平身而立,开金口问道“汝言国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
然韩非子言‘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沸靡之财,邦之蠹也’,孰是孰非?”
许扶摇见皇帝这话问得诛心,心知是自己的策论文章出了问题。
但好歹穿到这年代着实苦读了一阵书,心里也不慌,心思念转即有了应对之策。
答道“韩非子这篇《五蠹》开篇也说‘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与《吕氏春秋·察今》所言‘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韩非子作《五蠹》之时距今逾千载,当今之人自当遵循其‘不欺修古’之训也。”
这一小段引的古文略多,讲人话大意是,皇帝问许扶摇“你丫小作文里说国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
可是古圣贤韩非子却说工商之民是国家的蛀虫。
你们两位哪位说得对啊?”
若许扶摇老实说老资这经验是后世几百年展检验过的真理,韩非子肯定没老资说得对啊,指不定皇帝会龙颜大怒,使人将这狂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