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蝶变一(2 / 2)
己实在糊涂,不能管教子侄,辜负圣恩,恳请责罚。
皇帝也不细看,一并刑部甄识。
最终一案下来,贾赦如原着那般被判交通外官,恃强凌弱,包揽词讼,倚势强索,逼勒致死,从宽将其往台站效力赎罪。
其子贾琏协同勾连,亦同其罪,念其多有劝谏,亦有亲亲相隐之节,从宽革去其五品同知官职。
贾珍窝藏罪官赃财,国丧家丧期间设局聚赌淫乐,罔知法纪,悖离人伦,往海疆效力赎罪,其子贾蓉年幼无干省释。
一番处置下来,虽不涉贾政,却也把个贾政唬了个冷汗淋漓,面色惨白,所幸圣眷不减,当年即加江宁县伯贾政为泰宁侯。
一时贾家东西二府几家欢喜几家愁,三枝腊梅越墙头。
至于薛家的案子,刑部亦很快查明:所劾强娶民女之事不实,其妻尤氏虽与张华有指腹之婚,但后来退亲乃双方自愿,并无强逼,但此前薛蟠纳妾之时,两家相争打出人命却是实属,此案虽早已结案,但调阅卷宗,走访知情,现此案疑点诸多,奉旨彻查后,认定薛蟠纵奴行凶属实,当年应天府裁判不公。
报与皇帝,圣览朱批了“按律处置”
。
于是薛蟠被夺了军职,判赔苦主冯家白银五千两,这点处罚对如今的薛家来说实在无关痛痒,区区五千两银子就不说了,单说这薛家少爷本就任着皇家电力公司的职务,这电力生意又是内库的支柱,那五品的军职其实也就是挂个名儿罢了。
他这里无所谓,那当年的应天知府,如今的协理军机参赞大司马贾化(贾雨村)就倒了大霉,被移交锦衣府彻查,赶巧又牵扯出他攀附贾赦,为谋夺古扇逼死石呆子之事。
皇帝大怒,夺了那雨村的官身,革职查办,查抄家产,不曾想一并抄出了许多那贾雨村结交权贵,徇私枉法的证据来,最终流辽东,配枷千里,正应了那句“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
坊间传闻,那雨村流放途径河间府时,碰见两个道人,其一跛足其一面善,那面善的道人见了披枷戴锁的雨村,打了个稽问道“故人何如此?”
那贾雨村却只是觉得面善,却没想起来哪里有这么个故人。
却听那道人拍手唱了一曲“好了歌”
又一曲“歌注”
即飘然而去。
有好事者听闻将词记下传世:却是: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袍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雨村听了这歌及注,却面色惨白,不言不语,自随差人北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