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蝶变三(2 / 2)

加入书签

p>这些年山河大学诸学院里,单论经济效益最差的就是农林学院了,一则农林学院生源最差且不稳定。

这年头读书人和后世读书人一样,嘴里喊着理想抱负,心里想着却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偶有农家子弟苦读诗书出人头地也是为了跳出农门不再过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

是以每年报考农林学院的学子人数最少分数最低,素质也自然是最差的,而且这帮人进校后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大多应付了事,但求及格结业的态度,反倒是常常去旁听其他学院的课程,自去学财会或工科课程。

许扶摇这儿虽没有“转专业”

一说,但架不住人家自己搞辅修不是?二则农林学院师资力量也最弱,仕学出身又愿意投身农林水牧研究的本就凤毛麟角,许扶摇不得不高薪挖来几个有点名气的老庄稼把式担任教授,起初他们还对读书人十分敬畏,后来一起干了数月现这帮读书人除了之乎者也啥也不懂,敬畏之心渐去,鄙夷之意渐生。

而那士子出身的又将和老农同堂任教当作奇耻大辱,认为斯文扫地,也不安心教学和研究。

许扶摇自己这些年忙着充当人形打印机死命抄袭后世的黑科技,整理成秘册把持着科技树的点亮进度,也分身乏术来履行自己山河大学祭酒兼农林学院院长的职责,是以多年过去,其他学院都展得风生水起,许扶摇也不再兼任那些学院的院长,唯独这农林学院院长倒是一直兼任了下来。

没办法,没他这个院长压阵,那农林学院两派人互不对眼,各不买账。

如今,农林学院的成果仅仅限于“科学种田”

那一套,虽对提高农牧业产量有一定帮助但效果并不特别显着,这一套对农田基础建设有着较高要求,和这个时空的经济基础不怎么契合,无论是农民还是地主都没有这个财力去大搞基础建设。

是以有些老庄稼把式凭着经验所获收成也并不比农林学院的学生差。

要说成果也有,一是扶摇托人从粤海江浙一带沿海寻找的一些作物推广有了成效,高产的玉米、土豆被许扶摇无耻地命名为“山河棒子”

“山河疙瘩”

,在全国推广开来,极大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拔高了山河大学的知名度。

许扶摇也总算吃到了辣椒炒肉和番茄炒蛋。

二是循环活水繁殖鱼苗技术相对简单,农林学院在许大院长的亲力亲为下,弄出来一个家鱼苗种厂,展了神京周边地区池塘养鱼,算是丰富了百姓的蛋白质摄入来源,也让可怜巴巴的农林学院有了点收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