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一举两得(2 / 3)

加入书签

p>

所以陈默立了规矩。

除了江教授以外,每次上交20组测试合格的新结构气态锂电池,才允许他们问一个关于气态锂电池的问题。

别说,一举两得。

陈默清净不少的同时,恒温箱里还没贴标的电池也是一天一天的多了起来。

现在那些研究员帮忙手搓的电池,都快堆满两个恒温箱了,而且还是那种电容量误差才3%的高品质电池。

将来作为首批橙子1的用户,他们也是有福了。

至少这批国家重点实验出品,最低学历都是在读研究生手搓的高品质电池,大概率只有他们能享受到了。

后面陈默要量产手机气态锂电池,肯定是不可能再使用这样的方式了。

要不是系统给他提供的全套气态锂电池的方案资料在脑海里,他还真应付不了这群“学霸”的轮番轰炸。

深城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陈默一个普通的一本院校毕业生,要不是系统给出的气态锂电池方案资料,这些天之骄子难道会因为他一篇的sci,而这么蜂拥而至来请教吗

“陈老师”看着陈默似乎有些出神,柳明侦微微侧着脑袋,短发微微在陈默眼前一晃:“我这个汽化离子”

“我先看看你的思路!”

陈默指尖在笔记本滚轮上下滑论文,装作在看柳明侦论文的样子,实则在脑海里飞速检索,那些系统提供的关于气态锂离子的资料。

可涉及材料构性的部分,系统压根没涉及,这仍是一个模糊的盲区,需要后来者开拓。

他轻咳一声,笔记本电脑转了半圈,盯着柳明侦那双透着一股锐利求知感觉的杏眼。

“汽化锂离子在超临界状态下,迁移速度是固态的37倍,但.”

陈默说出自己知道的锂离子迁移率的一部分内容,其他的就只能靠柳明侦自己研究了。

“但什么”

柳明侦眼睛瞬间亮起,自动忽略了他刻意拉长的尾音,手指飞舞,在笔记本码字记录。

“但这只是离子方面的特性.”陈默小手一摊:“材料构性就像开锁,每个变量都是一把钥匙,我只能告诉你锁在门的哪儿,钥匙是哪把还得你自己试。”

他瞥见柳明侦微微下垂的嘴角,又补充道:“不过你能想到把迁移率和材料结合,已经比99%的人超前了。”

你们这些天才的世界我不懂,这就非得发《自然》吗

合着我《北美科学院院报》被开除sci了吗

不过,陈默这番鼓励倒是有些效果。

柳明侦挺直腰板:“行!等我数据跑出来,第一个请您当论文二作!”

看样子这位天才还不服呢!

柳明侦这架势,是非要搞出点重大突破发《自然》不可。

不过,想想自己身上莫名其妙的就要多四五篇含金量很高的《科学》或者《自然》的二作sci,这还有点小兴奋是怎么回事。

这可不是陈默靠父辈蒙阴蹭来的sci,全是他“指点”人家之后,非要给的二作。

要说含金量最高的,那自然是江教授正在撰写的《论证超临界流体中离子传输机制的跨尺度解析--陈默-施密特模型的理论构建与实验验证》。

主标题(突出发现)+副标题:(方法论)=《科学》标题的匹配度。

至于其中模型命名方式,陈默作为应用科学家在前,施密特作为理论科学家在后,这是科研界的通用命名规则。

江教授这位58岁的老院士,这一周可都没出过实验室,一直在完善他的论文。

现在的院士还是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