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仿生马达与陀螺仪(5 / 6)
p>
周明哲的脸又红了红,推了推眼镜,有些不好意思地坦白。
“其实.是考研的分数差了点,够不上本校生物的王牌专业分数线只能退而求其次,选了个能录取的学校和当时觉得呃.更有‘钱途’的机械电子了!”
“哈哈!”
陈默这次笑得更大声了,带着由衷的赞许。
“改得好!改得妙!不然我怎么能收获一份这么有建设性、这么有创意的仿生机械解决方案呢”
“生物工程的底子加上机械电子的应用,这才是跨界创新的黄金组合啊!”
这毫不掩饰的肯定和轻松的氛围,彻底让周明哲放松下来。
他不再那么拘谨,眼睛也亮了起来,主动将怀里那份沾着咖啡渍和铅笔痕迹的草稿原理图递给陈默。
“陈总,这是我的初步构想和一些手绘的验证草图,以前也用.用一些废旧零件大概搭过模型,有一定的可行性!”
陈默接过图纸,目光扫过那些充满灵性的线条和标注。
凭借脑海中系统刚刚研发完成的一级《蚂蚁触角仿生陀螺仪》和《蚂蚁肌肉仿生微电机》方案的核心思路。
他瞬间就理解了周明哲草图中的精髓,并能精准地抓住关键点进行探讨。
“触角的多级振动感应结构,你是想模拟蚂蚁触角柄节和鞭节的联动传感机制这个微缩后的材料选择和应力分布是关键”
“对!陈总您说到点子上了,我设想用多层复合压电薄膜来模拟鞭节,但微型化后的结构强度还需要验证!”
“仿生肌肉束的驱动单元,你这里画的堆迭式记忆合金片.爆发力是够了,但响应速度和复位精度不行!”
“这个的确是个难点,所以我考虑结合一种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做阻尼层和快速复位机构,灵感来自蚂蚁后足基节肌的弹性能量储存.”
两人围绕着图纸,从生物原型到工程实现,从材料特性到信号处理,聊得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投机。
陈默展现出的对材料学难点的快速理解和对工程学的敏锐洞察,让周明哲既惊讶又兴奋。
聊到兴头上,周明哲眼中闪烁着属于“技术浪漫主义”的光芒,他忍不住说出了那句藏在心底的工程师信条。
“陈总,我一直觉得,工程师就该像诗人一样,去大胆地打破物理法则那看似固化的‘语法’,用创新重新组合,写出更优美的技术‘诗篇’!”
陈默看着他眼中纯粹的光,笑着点头:“说得好!我们橙子要写的,就是颠覆性的诗篇。”
然而,当话题深入到具体的仿生学参数,尤其是蚂蚁触角的神经信号响应频率、肌肉纤维的微观结构以及运动协调的精确生物学模型时.
周明哲兴奋的神色慢慢被凝重取代,他习惯性地又驼了背,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
“陈总!”他坦诚地皱起了眉,黑框眼镜后的眼神带着无奈:“实不相瞒,毕业这几年都在搞硬件,当年学的那些蚂蚁生物学特性,很多细节真的记不清了!”
仿生学,精髓在于对生物原型的精确理解和工程学抽象简化。
“光有工程构想,没有精确的生物学参数支撑,我们很难把‘蚂蚁’真正微缩到手机里,性能也会大打折扣的!”
他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希冀:“如果有可能我们或许需要请教真正的专家!”
“你有人选”
“我的导师许德昌教授,是国内蚂蚁学领域的泰斗,也是昆虫神经-运动耦合机制研究的权威,他现在就在云省的大学带学生呢!”
陈默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果断地放下茶杯,眼神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