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点亮一盏微光(3 / 7)

加入书签

产能提上去,我陈默这点肚量还是有的,不用搞那些虚头八脑的东西!”

得到陈默的保证,冯厂长才松了口气,开口道:“是这样的,陈总!产能扩张,无非钱、人、设备三样。”

“最难的资金问题您解决了,三个月培训一批能上初级生产线的学徒工,问题也不大,关键难点,在设备上”

他顿了顿,抛出了自己的核心建议。

“我建议优先采购一批二手的国外设备!”

“嗯”陈默有些意外:“钱不是问题,为什么不直接买全新的”

冯厂长苦笑一下,开始为陈默这位技术出身的老板,解释制造业的“潜规则”和现实考量:

1、时间就是生命:

“陈总,三个月从2000工件/日到8万工件/日,时间上太紧了!

全新设备从下单、生产、海运、报关、安装调试,没个小半年根本下不来!

黄菜都凉了!

但山城本地就有不少厂在环保搬迁或升级,比如精钢集团大渡口老厂区,就有一套用了七八年的霓虹东之精工产线要出手,只要800万!

我们一周内就能谈妥拉回来,简单改造调试,一个月内就能形成5万工件/日的有效产能!

这是最快、最保险的路子!”

2、技术禁运壁垒:

“有些真正高端的精密微电机生产线,特别是能做某些核心部件的,国外对我们是禁售全新设备的,就算有钱也买不到!

但二手市场嘛监管相对松一些,有些‘漏’可以捡。

这些二手货,哪怕用了几年,精度和稳定性往往也比我们能买到的最好的国产新设备强!”

3、隐性成本陷阱:

“陈总,您可能不太了解,设备不是越新越好。

新设备有个磨合期,调试阶段良品率波动很大,废品率高!

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最怕的就是量产爬坡时良品率不稳!

二手设备已经过了磨合期,状态稳定,工人上手也快,反而更能保障首批给橙子2供货的零部件的品控稳定,这对我们打响橙科新生的第一炮至关重要!”

4、产能弹性缓冲:

“您说了允许产能短期溢出。

用二手设备快速形成基础产能,比如先干到56万件/日,是最快、最稳妥的。

后续等全新设备到位了,再逐步替换升级,形成产能爬坡的缓冲带,这样压力小,风险也低。

一步到位上全新大产能,万一调试不顺或者市场波动,压力太大了。”

5、性价比与经验:

“不瞒您说,我在这个行业干了二十多年,对哪些二手设备商靠谱、哪些产线值得买,心里有本账。

像东之精工这套旧线,虽然是二手,但霓虹的设备用料扎实,保养得当的话,简单改造后,再用个58年精度寿命都没问题。

800万买一条日产56万件合格品的成熟产线,性价比极高!”

陈默听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他之前沉浸在橙子2特色技术突破的兴奋中,对制造业底层这些“接地气”的规则确实了解不深。

冯厂长的话像一盆冷水,让他看到了国内精密工业的现实困境。

他不由得叹息一声:“唉说到底,还是我们国内自己的精密工业水平,特别是高端设备这块,还需要继续努力啊!”

旁边的刘师傅和王师傅也深有感触地点头。

刘师傅接口道:“陈总,冯厂长说的是大实话,一台用了十来年的霓虹东之精工老款三轴车床,我带个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