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陀螺仪路线之争(2 / 7)

加入书签

也最容易被卡脖子的材料领域,硬生生啃下了一块硬骨头,追上来了!”

之后,他仿佛陷入了回忆。

“你小子知道生化环材四大天坑吧当年我选材料,还真得多亏我们高中那位化学老师,一个提到‘乐立枕’就拍桌子骂娘、义愤填膺到跑题的老头。”

“就是他那股子不甘心,让我觉得,搞材料,尤其是打破这种国外暴利垄断的材料,更有意义!”

陈默叹了口气,语气带着一丝沉重。

“只不过,搞材料太难了,投入巨大,周期漫长,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偶然,资源、运气、毅力,缺一不可,往往需要几代人默默耕耘!”

以后世的j-20隐身油漆和航母拦截索为例,绝不是营销号口中什么工业大摸底直接吧唧摸出来了。

你看得到的进步,一都是从材料人一代一代接力突破的成果,属于“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核心材料。

如四代隐身油漆材料发展:从80年代的氧化铁基材料,到00年代的晶体、纤维组合材料,再到10年的复合材料、15年的保密材料。

其中从10年开始,宽频带吸波涂料核心填料、碳化硅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一部分做隐身涂层的材料,就被国家列为a类管控物了。

a类管控物的严格程度约等于核料,营销号说15年四代隐身技术是不知名油漆小厂掏出来的,这不是搞笑吗

至于航母拦截索,那也是以讹传讹的事。

我设计出了一台85分的手机,感慨一下还是追不上北美,还只能招标到最高60分的工厂来代工,然后我派人4个月把代工厂水平提升到85分,就是这么个事!

至于北美那边,我原本能造85分的手机,但我宣传是100分,我看对面有个代工厂能造60分手机,本地造的成本是200万美刀,但对面20万美刀,我就买过来凑合用。

所以说材料这种东西,要么你运气爆棚搞出来全新的新材料,要么就是像正常材料研究一样,一点一点日积月累的试错。

第一代人试错找到一个60分的合格材料,然后第二代人找到85分的优化材料、第三代人找到90分的完美材料

“所以啊!材料学其实没有侥幸,是一件非常需要积累的事!”陈默认真道。

“陈哥,你这太谦虚了吧我怎么觉得你搞材料跟玩儿似的”

赵铁柱听了,却笑嘻嘻地掰着手指数起来。

“你看啊,气态锂电极、陀螺仪上那神神秘秘的油漆、微电机里用的高分子材料这不都成了嘛!我看挺容易的啊!”

陈默被他逗乐了,无奈地摇摇头:“我那只是.运气好,撞上了几个关键点。”

“真正的材料突破,背后是无数次的实验失败和枯燥的数据积累。”

“好了!”他果断转移话题:“橙宝远橙的展位咱们都看过了,橙科微电机呢冯厂长和小周他们还在坚守阵地吧”

赵铁柱赶紧翻出被他踹兜里,弄得皱巴巴的《参展指南》,手指在展位图上划拉着。

“w1工业自动化展馆.找到了!展位号20!”

他把指南手册一卷,拍在手心上。

“嗨,原来在最后面,咱们一进门就被得国桶快的激光雕字、霓虹发哪科的调酒机械臂,还有京大的工业母机给吸引走了,压根没往后看!”

陈默回想了一下,确实如此。

那些炫酷的应用端产品,吸引了大部分人流,单独的工业零部件,即使标明参数,游客也看不懂。

“走吧,去看看冯厂长和小周,橙科这次就带了些零部件过来展示,没噱头,估计门可罗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