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远橙的新变化(3 / 5)
这是一辆只有顶棚的三排座电车。
“陈总,现在使用的园区虽然只占三分之一,但各功能区比较分散,面积很大,坐车参观效率高些!”许明远解释道。
“哈!”陈默笑了笑:“是我惯性思维了,想不到远橙真是一月一个样,摊子铺得越来越大了!”
一行人上车,游览车安排如下:
第一排,司机主驾,小郑副驾。
第二排坐着周雨萌、刘继平、柳明侦。
最后一排,陈默和许明远背对着车后方坐着,手扶后栏杆,方便许明远指着具体的功能区给介绍。
电芯生产区,包括:物料注入产线、激光刻蚀型产线、气态锂电芯主产线。
“陈总,我们将老式一体化产线改造成了分段式产线!”
许明远指着庞大的设备群介绍。
“现在我们生产一代、二代、三代电芯,只需要像搭积木一样组合不同的分段产线即可,无需再整体改造流水线,效率和灵活性大大提升!”
物料注入产线:两种。
固体注入(用于一、二代工艺)
汽化注入(用于三代工艺)
激光刻蚀型产线:三种。
of结构刻蚀(一代)
of-1组蜂巢结构刻蚀(二代)
of-8组蜂巢结构刻蚀(三代一级增压工艺)
陈默问:“三代二级增压不做吗”
许明远本能的摇了摇头:“成本太高,市场接受度暂时不够,咱们暂时承受不了前期强推商业化量产的代价!”
“那现在量产的三代一级增压电芯,客户是谁啊”陈默不由得问。
许明远分管的有自销渠道业务,直接回答。
“主要是大江。
他们的去年开发出‘青灵一代’个人云台无人机,由红山国际资本牵线,不仅搞定了部分零件的国际供应商,还走了北美平果店的渠道,月均出货12万台,均价2500美元左右。
现在用的就是我们的2000ah,11v的远橙3.1.1气态锂电池。”
陈默心下恍然:难怪比前世贵500美刀,原来是电池升级了。
之后就是气态锂电芯主产线:此为通用段,无论哪代工艺的电芯,最后的固定工艺和封装都在此完成。
游览车快速驶过此区域,而后来到模组组装区。
模组组装区,包括电池包集成组装。
陈默在此抬手示意停车,亲自走进产线。
工人们看到许总等人陪同着一个戴口罩的年轻人,都下意识地更加认真起来,纷纷猜测其身份。
在蜂巢动力电池组装区,基于二代气态锂技术的长方形的电芯堆迭如山。
陈默拿起一节未贴标的银色外壳电芯,手感相对轻盈,工艺精致,外观肉眼可见的工艺进步。
他指着一块正在组装的、长约1.2米的六边形电池包,由散热阻燃外包材+666节电芯+1枚英菲凌电源管理芯片构成。
“这就是远橙自研的蜂巢动力电池”
许明远自豪道:“是的,陈总!技术方案是柳总团队攻坚,分段产线是刘总改造的,产线利用率提升了13.2%,成本降了3%。”
面对着许明远的表功,陈默不由得轻笑。
“许总你也不差,拿下大江这样的高端客户,推动三代增压技术量产落地,你们远橙三驾马车都功不可没啊!”
看着那枚英菲凌电源管理芯片,陈默不由得又问。
“许总啊!这个bs电源管理系统,用的谁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