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技术大升级(5 / 5)
恭喜您获得三级叶脉微冷却系统叠代方案:气相工质(纳米流体)技术!】
3级系统【气动增压细脉】实现了性能反超:叶脉结构进一步细化至8层级分形细脉(20微米宽),並集成了高效增压泵。
其黑科技核心在於:採用了气相工质(纳米流体),在增压下扩散速度高达15/s,是传统优秀冷却剂六氟化硫的12倍!
性能参数惊人:能在5秒內实现18°c的降温效果,碾压了六氟化硫的8c降温纪录。
系统晶片区域最大温差可达28c。
看到“气相工质纳米流体”这个词,陈默这个材料学出身的人心中一震!
这玩意儿在他穿越前,直到2025年都还是实验室里苦苦攻关,都无法解决气相稳定性的传说级超级冷却剂啊!
与传统的六氟化硫相比,纳米流体在环保性、能耗、冷却效率和系统简化上全面占优,是理想的革命性替代品。
它的热导率是六氟化硫的12倍,驱动能耗极低(仅0.5w),原料成本更是只有六氟化硫的十分之一!
唯一的技术壁垒就是工质的气相稳定性,但系统提供的,显然是成熟可靠的解决方案。
这意味著什么
这意味著这项技术,足以掀翻整个现有冷却剂市场的桌子!
这不是像气態鋰电池那样去开拓一个新市场,而是直接要去抢夺乃至淘汰掉现有巨头的蛋糕!
其引发的市场震动和利益衝突,可能比气態鋰技术更加剧烈。
陈默皱紧了眉头,陷入深思。
如此敏感且具有顛覆性的技术,是否应该考虑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寻找一个实力雄厚、能扛得住压力的国內化工巨头来合作推进,以避免过早陷入残酷的市场绞杀
他思考得过於投入,以至於完全没有注意到,在关於纳米流体技术密密麻麻的系统说明下方,还有一行极其不起眼的小字提示:
【拓扑保护:缺陷不导致热扰动时,维持极端低温稳定性(-273.1499c实验模擬值)】
这个提示,似乎预示著这项技术背后,还隱藏著远超他想像的应用可能性。
窗外的天空,已经泛起了新一年的鱼肚白。
陈默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一场跨年夜的独处,却让他感觉比经歷一场商业谈判还要耗费心神。
橙子系未来的技术路径,似乎变得更加清晰,却也更加复杂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