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危险(1 / 2)

加入书签

“至于这结界是咋布的,还有为啥把玉钥插进日晷锁洞,结界就会散——这都是上古秘术的细枝末节,说深了你们也听不懂,我就不细掰扯了。”

“结界消散后,法器灵韵顺着地脉龙气直贯水脉,引动隐龙水脉的水气逆涌而上:山属土气借‘阴阳转枢’之术化为‘载山气’,稳稳托住真山;海属水气依‘山泽通气’之理凝聚‘推山力’,驱动山体前移;再由法器灵韵居中调和,‘牵合阴阳’使两股力道相融,最终与灵韵拧为一股合力,定然能让隐龙水脉‘驮’着嵌有法器的真山,朝二十里外的东海行去。”

“更妙的是‘气分两仪’的布设——阵法启动时,会将山体本身的地脉之气一分为二:七成真气下沉山根,牵引真山与法器随水脉入海;三成残气则滞留原地,依照原山的地势轮廓凝聚成‘影山’,就连山上的树木花草、岩缝沟壑都分毫不差。旁人即便以‘望气寻龙’之法探查,也只会看到影山的龙脉依旧,绝难察觉藏有法器的真山早已移至海上——这正是此阵借鉴古籍术法、藏器避扰的精妙之处。”

“至于那大雾!此乃阵法衍生的‘遁甲残影’,借奇门遁甲中‘天盘蔽月’之术,将山体周围五海里化为‘虚弥幻境’。雾气里暗合先天八卦方位,若有人强行突围,只会被困在巽宫(东南)与坤宫(西南)之间循环打转——正如《青囊经》所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这雾气正是以海水为界,彻底锁死了所有陆路的气机通路。”

“若论此山如何自海上复归陆地,便要提及那日晷。日晷本为时间之象,待时值日至——据我观测,当是七日之期——其自会将玉钥吐还。彼时结界重凝,大阵功散,托山的水脉之气失却驱动之力,便会携真山顺地脉回溯;与此同时,影山随残气消弭,真山恰好归位原处,与原先山势浑然一体,正是应了‘龙归其穴,气复其位’的古法运转之妙。”

碧哥说完这席话,端起茶盏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抬眼便见赵羽和诸葛嘉一皆是一脸沉思。尤其是赵羽,正用食指抵着太阳穴,神情格外专注。碧哥见状不由问道:“小羽,是不是我说得太过玄奥了,你没听懂啊?”

“不是!”赵羽轻轻摇了摇头:“大致意思我明白了,只是有个问题想请教。”

“说来听听!”

赵羽略一斟酌,开口道:“您这段解释条理分明,听着也合情合理。只是有一点——这一切有科学依据吗?会不会让读者觉得我们的设定不够严谨啊?”

碧哥翻了个瞳孔直击天灵盖的白眼:“你都能在天上飞来飞去了,现在跟我讲科学依据?没读过小说吗?遇到没法解释的情节,不都是编段说辞糊弄过去?我这编的……不!我说的多好啊!既扎实又有深度,还不够严谨?”说着,他一把扒拉开赵羽抵在额头上的手,“行了别装深沉了,趁老李他们还没回来,赶紧收拾收拾,跟我去找墓!”

赵羽“哦”了一声,就准备动身,当即转头对诸葛嘉一说:“嘉一,要是老李他们回来问起,就说我们去调研山体结构了。对了,程指导员说中午要开个碰头会,到时候你替我们出席一下!”诸葛嘉一点头示意明白。

两人当即动身,先赶往昨日发现枢机点的位置。一到地方,碧哥便掏出罗盘,低头专注地推演起来。赵羽对此一窍不通,只能在旁静静跟着——只见碧哥时而攀上树顶,对照罗盘眺望山势走向;时而用脚步丈量地形间距,在地上随手画记;时而又蹲在河边,捡来几块石头按方位摆出阵图,对着周遭环境反复比对,嘴里还始终念念有词。

就这么连轴转了大半天,从清晨忙到日头西斜,约莫傍晚五点多,二人来到一片低洼的谷地。碧哥终于停下脚步,长长舒出一口气。他用脚尖重重一点地面,笃定地说:“就是这儿了。我们从这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