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书院应试(2 / 2)
衣华服,有僕从簇拥;也有人像他一样布衣素履,却目光坚毅。
登记处的老学究戴著玳瑁眼镜,接过推荐信时眉毛一挑:“隨我来。“穿过几重院落时,秦思齐注意到廊柱上掛著的楹联都是当世名家的手笔,笔力雄浑,內容深邃。
静观堂內檀香裊裊,三位考官正襟危坐。正中那位鬚髮如雪的老者,想必就是山长周明道。秦思齐注意到他双目炯炯有神,手指关节粗大,显是常年执笔所致。
“学生秦思齐,拜见各位先生。“秦思齐行大礼时,声音清朗,不卑不亢。
周山长微微頷首:“先默写《论语为政》为政以德章与《孝经开宗明义》章。“
秦思齐跪坐案前,取出一方珍藏的松烟墨,在砚台中徐徐研磨。墨香瀰漫开来,他提笔蘸墨,手腕悬空,笔走龙蛇。这一刻,他仿佛回到了在村塾习字的日子,老塾师用戒尺敲著桌案说:“字如其人,要端方正直!“室內静得能听见墨汁渗入宣纸的细微声响。不过盏茶工夫,两篇文章已跃然纸上。秦思齐的字既有柳公权的骨架,又带赵孟頫的圆润,更难得的是自成一格的气韵。
考官们传阅时,那位面容严肃的蓝袍先生突然道:“我出上联风吹水面千层浪。“
秦思齐不假思索:“雨打沙洲万点坑。“
“读书有味千回少。““下笔无神一字多。“
周山长忽然插话:“学海无涯苦作舟。“
秦思齐知道这是考校志向,深吸一口气答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生愿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功夫,求一日看尽长安的造化。“话音未落,最年轻的那位考官已击节讚嘆:“好个一日看尽长安!“
最后的《三字经》考校,秦思齐不仅解释了“性本善“的深意,还对比了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差异,更引申到王阳明“致良知“之说。他声音清朗,引经据典却不显迂腐,说到激动处,眼中似有星火闪动。
考试结束时,周山长亲自送他到廊下。老人忽然问道:“你那手字,师承何人“
秦思齐恭敬答道:“幼时村塾先生启蒙,后临摹诸家碑帖,未有名师指点。“
山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无师自通能到此境界,实属难得。“顿了顿又道,“三日后放榜。“
回到小院,秦茂才已在等候。见他回来,迫不及待地问:“考得如何“
秦思齐將经过一一道来,说到对联应对时,秦茂才拍案叫绝:“这对句工整又大气,山长定会赏识!“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三日后放榜,秦思齐的名字高居榜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