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绘画蓝图(1 / 2)

加入书签

赵明远喜出望外,连连称是。离开父亲书房后,他一路小跑去找秦思齐,马车都没有坐,迫不及待地要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小廝无奈在后面跟著跑。

当赵明远气喘吁吁地跑到思齐家,找到正在温书的秦思齐。

“思齐!成了!“赵明远挥舞著银子,“我爹不仅给了钱,还夸咱们呢!“

秦思齐抬起头,露出一个瞭然的微笑:“我说什么来著西瓜保住了,芝麻自然就到手了。“

赵明远一屁股坐在他旁边,压低声音:“不过思齐,我爹好像特別欣赏你。他让我多跟你学学,说你年纪轻轻就懂得权衡之道。“

秦思齐的笑容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赵伯父过奖了。咱们还是说说茶园的事吧,下一步就该开垦、种植...我们不用管,我让他们对接,我的族人。明天我把秦思文带上,一起去看望你父亲。“

赚钱的路还很长,读书的路更不能停。就像那玉露茶,需要时间生长筹备,也像他们自己,需要岁月打磨心性。写在纸上不仅仅是茶的规划,更是两个年轻人在这世道里,如何既不丟了 “西瓜“,又能捡到 “芝麻“ 的生存智慧。

回到家中的秦思齐,开始想著如何给白湖村在加一份保险!

秦思齐仰躺在硬板床上,看著帐顶的纱罗,思绪万千的他,此刻有些恐惧,害怕把族人带入万丈深渊,他想把计划想的更完美些!

这恐惧並非来自书院里富贵子弟的寻衅,亦非面对赵伯父时的谨慎,而是源於对家族命运担忧。白湖村秦氏家族,不过是个靠几亩薄田存活,现在他们要开垦茶园!那可是下金鸡蛋的母鸡,若没有倚仗,很快会被那些盘根错节的地方世家吞没,所以他最近经常找茂才叔,旁敲侧击著问赵家,做了哪些事情。值不值得交往。

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这是他的准则,不能以片面之词,决定事物,决定家族的命运。

赵伯父的考验一环扣著一环,试探著他的才具、定力,乃至野心。

“赵伯父啊...“ 他在心里轻嘆。这位富商的精明远超寻常商贾。他明知,赵伯父在利用他的才华开导教育赵明远,他也觉得甘之如飴, 因为这能为家族劈开一条生財的契机。唯有展现出足够的价值,让赵家觉得投资他秦思齐有利可图,白湖村才能得一处庇护。

可这层层考验,早已让他心力交瘁。白日里在书院应付课业,下学后与赵明远谋划茶事,深夜里还要苦读圣贤书,连梦里都是经义策论与茶引税法交织的幻影。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他日真能金榜题名,又能如何大丰官制有避籍之规,他秦思齐纵是做了京官、外放地方官,也断无可能回到原籍任职。届时纵然功成名就,又能拿什么来直接庇护远在白湖村的族人看到如此大的利益,那些盘踞地方的世家大族,岂会在乎一个远在天边的京官地方官!

想到这里,他猛地坐起身。不行,必须另寻他法!

目光落在桌上未合的《大丰会典》上,书页间夹著的一张纸条露了出来,那是他前日抄录的 “吏员銓选“ 条款。明代官与吏分野森严,官员异地任职,而吏员却多从本地选拔,虽无品秩,却掌握著地方政务的实际运作,钱粮徵收、刑名案件、户籍管理,哪一样都离不开吏员的操办。若能让族里信得过的子弟进入县衙当吏,岂不是在地方官府中安下了眼线

这个念头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心中的迷雾。对!官员会调任,可吏员却是铁打的营盘。只要族里有人在县衙当吏,便能在赋税、徭役等事务上为族人爭取余地,甚至在关键时刻通风报信,防范世家的倾轧。这比他將来一个远在他乡的官员更直接,也更可靠!

秦思齐重新躺下,双手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