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新岁礪锋(2 / 3)

加入书签

和林静之互看一眼,停下脚步。

李文焕转向赵明远和秦思齐,温言道:“明远兄,思齐兄,有一事相告。我与静之兄,已定於正月十六启程,各自返回家乡书院。”

这消息来得突然,虽然知道李文焕和林静之迟早要回他们各自的书院深造,但確切日期到来时,那份离別的悵惘还是笼罩秦思齐和赵明远头上。

赵明远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圆润的脸庞显出几分失落:“正月十六这么快这院试在即,模擬考一场接一场,我和思齐,怕是抽不开身去送你们了!”他语气里充满了无奈和遗憾。

秦思齐心中也是一沉。这半年多来,四人在小院中论学切磋、互相砥礪的情谊,早已超越了普通同窗。他看向林静之,这位清冷的才子眼中也难得地流露出一丝不舍。

“学业为重。”林静之的声音依旧清越,却多了份温度,“送与不送,情谊自在心中。只盼日后,多书信往来。”

“对!多写信!”赵明远立刻接口,仿佛抓住了什么,“把你们在那些大书院里的见闻、新的破题思路、好文章,都寄来给我们开开眼!我们这边有什么好的心得,也一定寄给你们!”

“正是此意。”李文焕点头微笑,他看向秦思齐,“思齐兄,明远兄,院试在即,望你们心无旁騖,潜心备考。以二位之才,必能金榜题名。他日武昌再聚,共饮琼林!”

秦思齐郑重拱手:“文焕兄,静之兄,一路顺风!待院试之后,必当书信细稟。他日相聚,定当把盏言欢!”

离別的愁绪冲淡了年节的余欢。眾同窗又同行了一段路,互相勉励祝福一番,便各自散去归家备考。只剩下他们四人,默契地走向了常去的那家临湖小馆。

小馆里客人不多,他们选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窗外是冬日略显萧瑟的湖面,几只水鸟在寒风中掠过。赵明远点了一大罐热气腾腾的莲藕排骨汤,几碟清爽的小菜。

汤很快端了上来,粗陶罐里,汤汁翻滚著,散发出莲藕的清甜和排骨的醇香。裊裊上升的热气,模糊了离別的愁绪。四人默默盛汤,一时间只听得见汤匙触碰碗沿的轻响和窗外呜咽的风声。

“唉!”赵明远长嘆一声,打破了沉默,“真不想你们走啊!少了你们两个,以后破题论道,都没那么痛快了!终究少点意思。”他舀起一大块粉糯的莲藕塞进嘴里,仿佛想用食物堵住那份失落。

林静之优雅地小口喝著汤,闻言看了他一眼,淡淡道:“思齐根基扎实,勤勉不輟,假以时日,必成大器。”李文焕笑道:“静之兄说得是。明远兄,思齐兄,你们二人互相砥礪,何愁学问不精况且,”他放下汤匙,神情认真起来,“我与静之兄虽在外求学,心却与诸位同在。院试,是我们共同的目標。”

秦思齐点头,心中暖流涌动:“文焕兄所言极是。无论身在何方,同窗之谊,共赴科场之志,永存心间。”他举起汤碗,“今日无酒,便以汤代酒,祝二位兄台一路顺风,学业精进!也愿我等四人,早日金榜题名,京城再会!”

“好!以汤代酒!”赵明远豪气地举起碗。

“一路顺风,学业精进!”林静之也举起了碗。

“金榜题名,武昌再会!”李文焕含笑相碰。

四只粗瓷碗清脆地碰在一起,温热的汤汁微微晃荡。离別的愁绪被这滚烫的情谊冲淡,化作前行的动力。

临別时,赵明远从隨身的书袋里郑重地取出两本用蓝布包好的书册,分別递给李文焕和林静之。“喏,拿著!不是什么值钱东西,是我外公的《破题要解》,就是思齐家那本,看你们眼红,就让人抄了两本!里面有些思路颇为新颖。你们路上带著看,到了书院,也好有个新东西琢磨。”

李文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