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制定学习计划(1 / 2)

加入书签

离开书院,回到小院,秦茂山把包好的剩余十余量银子,交给母亲刘氏,作为他们母子二人在府城的生活费用。那是年前,秦茂山特意去县城换的,便於携带。

秦大安在只有他和秦思齐时,摸索出一个用旧手帕包著的小包,里面是几块散碎银子,加起来约莫二三两。“思齐,这点钱,你拿著,城里销大,读书累,买点补品吃…”

秦思齐心中感动,却坚决地將那包银子推了回去,语气诚恳:“大伯!这些钱足够支撑了。堂兄已经快十六了,要取亲,这钱我不能拿。”

秦大安看著秦思齐,终是嘆了口气,將银子攥回手里,眼中满是复杂的感慨与期许。

翌日清晨,江风凛冽。武昌府码头,帆檣林立。

秦思齐和秦茂才陪著秦茂山、秦大安来到码头。简单的行李已搬上雇好的小船。

秦思齐深深作揖:“茂山叔,大伯,路上千万小心。”

秦茂山用力拍了拍秦思齐的肩膀。“思齐,安心读书!族里的事,不用你操心!”

秦大安不善言辞,只反覆叮嘱著,“照顾好你娘!也照顾好自己。”

秦茂才也拱手道:“二位!思齐母子在府城,一切有我!”

船夫催促开船的號子响起。向著上游、向著家乡的方向驶去。秦思齐与秦茂才並肩站在冰冷的码头上,目送著客船变成江心一点模糊的影子,最终消失在浩渺的烟波之中。江风捲起他们的衣袂,猎猎作响。

隔日,秦思齐换上了一身乾净青衫,提著两盒点心,前往赵府拜年,拜访好友赵明远。

赵府门庭气派依旧。门房通报后,秦思齐被直接引到了赵明远的书房。书房点著火炉,屋內温暖如春。

赵明远满脸笑容,跑著迎上来:“思齐!你总算回来了!快坐!长贵,上茶!”

寒暄几句,问了秦母安好,赵明远话锋一转,眼神热切地看著秦思齐:“思齐兄,此次回府,学业之事,可有长远计议”他挥手屏退了奉茶的小廝,书房內只剩下二人。

秦思齐放下茶盏,正色道:“明远我正要与你商议。我已交了束脩,秀才丙班,正月十八开课。”

他顿了顿,坦诚道:“明远,考举人还很远,现在的我们根基尚浅,府城俊彦云集,若急於求成,反误前程。故而思虑再三,欲效仿古人『十年磨一剑』之训,擬以六年为期,潜心向学,厚积薄发,暂不参与会试。待学有所成,再图一搏。不知明远你是如何所想”

赵明远微微一怔“六年!思齐好口气,我都准备九年后,下场乡试。”

转头看著秦思齐:“依思齐你!咱们不汲於眼前之功名,而谋深远之根基!制定目標。”

站起身,在书房內踱了几步,显得异常兴奋,“不瞒思齐兄,外祖父亦曾言,浮躁乃学问大忌!你能有此静气,这六年,我陪你一起熬!”

他走回书案前,铺开一张雪白的宣纸,提笔蘸墨:“来!思齐兄,你我既为同道,当有章法!这六年进学之策,今日便议它个分明!”他目光灼灼。

秦思齐起身走到案前。两人对著那张白纸,如同面对即將铺展的宏图。

秦思齐一手柳公体,边写边议,条理清晰:

一、(第一、二年):深研经史,贯通义理。

主攻: 《四书章句集注》(朱注)、《五经正义》(孔颖达疏)、《性理大全》(胡广等编)。此为科举根本,须字字精研,句句吃透,务求义理贯通,根基牢固。

辅修: 《资治通鑑》(司马光)、《文献通考》(马端临)。通览古今治乱得失,开阔眼界,培养史识。每日圈点十页,做札记心得。

习字: 每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