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给村里的建议(2 / 3)
被戳穿的窘迫和自责:“这…唉!思齐,我老糊涂了!总想著…读书耗费太大,去府城一年就要三十多两银钱...且跟你相比,他们实在一般,有你读书就够了。不如把银钱用在看得见的修路上…柳秀才教教识字算数就够了。是我短视了!”他重重地捶了一下自己的腿,满是懊恼。
秦思齐看著村长自责道:“茂山叔,您无需过於自责。您带领族人走到今日衣食渐足,已是莫大功劳,方圆十里,谁不称道您是位好村长白湖村能有今日,您居功至伟。只是,治村如同行船,过了险滩,便需看得更远。”
秦思齐望向窗外的茶山:“茶叶给了我们財富,但若族中无人,这財富便如无根之木。没有读书人,没有明白事理,懂得经营能在官府说得上话的子弟,我们永远只能仰人鼻息!焉知他日会不会因我族无人而生其他变故子孙后代的前程,又岂能只困在这茶山之上”
赵明远在一旁静静地听著,心中掀起波澜。他没想到秦思齐在如此高压之后,还能如此冷静地思考族中教育的缺失和长远发展。这份眼光和胸怀,让他深感敬佩。
秦思齐最后道:“所以,我建议,族中公费的两成里,拿出一半,专门用於资助有天分、肯上进的子弟,前往府城、甚至省城求学!束脩、膏火、笔墨纸砚、往来路费,皆由族中承担!让读书的种子,在白湖村真正生根发芽!如此,族人看到希望,知道子孙有更好的出路,才会更加珍惜眼前这份来之不易的茶业根基!”
秦茂山想了片刻:“是叔糊涂,只顾了眼前,就这么办!八成红利分给族人!公费两成,一半投入族学!我这就去跟族老们商议,立下章程!”
看著秦茂山重新焕发精神,步履匆匆地去找族老,秦思齐才稍稍鬆了口气。他转头对赵明远道:“明远,让你见笑了。村中琐事繁杂,积弊非一日之寒。”
赵明远由衷道:“思齐,我今日方知何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明远受教匪浅。”
秦思齐道:“待思文哥他们伤势稍稳,能经得起路途顛簸,便启程回武昌。经此一遭,想必他们…也长了记性。”
秦思齐拍拍赵明远肩膀:“你先歇息,养足精神。明日有时间我带你去茶园看看。”
秦思齐离开村长家,缓步走向大伯秦大安家。
第二日清晨的阳光下,路过自家长久未回来居住,而破败的老屋时,他脚步微顿。低矮的土坯墙,茅草屋顶已经塌陷了一角,门扉歪斜,窗木朽坏。
赵明远跟在他身边,看到这摇摇欲坠的房子,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思齐这就是你家”他无法想像,思齐竟然是从如此贫寒之地走出。
秦思齐神带著怀念道:“嗯。若非恩师教导,你可见不到我。”两人说说笑笑走向大伯家。
堂屋里,大伯母王氏正坐在床沿,小心翼翼地给趴在床上的秦思文、秦思武兄弟餵著稀粥。两人赤裸的上身缠满了白布,隱隱透出血跡,脸色苍白,神情萎靡痛苦。
见秦思齐进来,王氏连忙起身,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思齐来了吃过了吗”
秦思文和秦思武则瞬间僵住,停止了吞咽的动作,目光躲闪,不敢与秦思齐对视。昨夜祠堂前的鞭笞、吊起示眾,尤其是最后那“削除族谱、逐出宗祠”的规约宣读,如同梦魘,让他们在秦思齐面前抬不起头来。他们曾是秦思齐最亲近的堂兄,一起掏鸟窝、采野果,如今却成了被当眾严惩的罪人。
秦思齐走到床边,看著两位堂哥背上渗血的布条,沉默了片刻。他拿过一碗粥,用勺子搅了搅,递到秦思文嘴边。
秦思文身体一颤,別过头去,声音嘶哑哽咽:“思齐不用…我自己来…”
秦思齐的手停在半空,看著两位堂哥鸵鸟般逃避的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