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鹿鸣宴(1 / 2)

加入书签

两人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份看似没心没肺的豁达,让秦思齐知道,赵明远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如同往常一样的相处和这份不被功名差距所影响的兄弟情谊。

九月十八日,天高气爽,金桂飘香。武昌府城仿佛仍沉浸在乡试放榜的余韵中,而布政使司衙门更是张灯结彩,焕然一新,准备迎接三年一度的文坛盛事——鹿鸣宴。

辰时末刻,九十名新科举人已齐聚衙门外广场。人人身著崭新的蓝色绸缎圆领袍,头戴黑色儒巾,腰系素银带,按名次高低排成整齐肃穆的队列。

秦思齐位列第三十,站在队伍的中前部,能清晰地感受到身边同年们激动而紧张的气息。赞礼官一声令下,队伍在悠扬的钟磬声中,缓缓步入布置得庄重华美的宴会大厅。

厅內,以主考官由朝廷派遣的翰林官、监临官通常由巡抚或资深按察使担任、湖广布政使、按察使等为首的一眾省垣高官早已依序端坐上位,官袍緋紫,威仪棣棣。

第一项:祭孔大典。 仪式由主考官主持。所有人与会官员、新科举人,面向临时设立的至圣先师孔子牌位,行最隆重的三跪九叩大礼。

每一次叩首都需触地有声,每一次起身都需仪態端正。秦思齐隨著赞礼官的唱喏,完成每一个动作。香菸繚绕中,感受到千百年来无数士人於此间传承的文脉与责任。

第二项:庭参謁见。 祭孔完毕,新科举人按名次依次向主考官、布政使等主要官员行庭参礼。以国家预备官员的身份正式拜见上官。

轮到秦思齐时,他稳住心神,上前三步,依照连日所学的礼仪,躬身、作揖、行礼,动作流畅而恭敬,既不显怯懦,也无丝毫倨傲。布政使大人目光扫过秦思齐,见其年轻俊朗,举止得体,微微頷首,眼中露出一丝讚许。

第三项:恩赏荣身。 布政使起身,代表朝廷和地方官府,发表一番文采斐然又语重心长的训话,勉励眾举子篤学慎行,上报君恩,下恤民隱,將来成为国家栋樑。

隨后,便有吏员端上早已备好的赏赐。每位举人都得到了象徵荣耀与喜庆的金(精致的金属朵,可插於帽檐),以及红、蓝两匹上好的彩缎。

第四项:鹿鸣宴饮。 眾人依名次入座。席面布置精致而不失典雅,体现了官宴的规格与气度。菜品以寓意吉祥的鹿肉(取其“禄”意)、羊肉、鱼膾为主,辅以时令菜蔬,佐以湖广本地產的佳酿。

身穿官服的乐工在一旁演奏《诗经小雅鹿鸣》等典雅乐章,“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古老旋律迴荡在厅堂,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欢愉的独特氛围。

席间,官员们也会与邻近的举人交谈几句,多是勉励与问询。布政使果然特意对秦思齐多说了两句:“汝年少有为,当勤勉向学,来年春闈,再为湖广爭光。”

秦思齐忙起身恭敬应答:“学生谨遵大人教诲,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厚望!”心中澎湃不已。

整场宴会礼仪严谨,无人喧譁笑闹。这些来自湖广各府州的新科举人,通过这场最高规格的官方盛宴,正式被接纳入了国家的预备官僚体系,彼此之间也因同年之谊,结下了一张初步的人情网络。

鹿鸣宴后数日,武昌府知府也循例举办了府庆宴。相较於省级宴会的庄严宏大,府级宴会的氛围轻鬆了许多,增添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宴会地点设在府衙园內。知府大人笑容可掬,热情洋溢。他先是亲自为每一位本府籍贯的新科举人颁发了举人执照。

这份盖有武昌府府衙鲜红大印的官方文书,才是真正在法律和世俗意义上认可他们举人身份的硬通货,比鹿鸣宴上的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