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白鹿洞书院(2)(2 / 3)

加入书签

白葵先生爽朗大笑,虚扶一下:“哈哈,秦小友!何必如此客气,竟还劳你在此久候!”

又仔细打量秦思齐,眼中满是讚赏:“三日不见,小友愈发显得沉静蕴藉,颇有庐山烟霞之气了!”

“前辈谬讚了。”秦思齐谦逊一笑,目光转向后面的白榆,亦是拱手一礼,声音温和:“白小姐一路辛苦。”

白榆慌忙敛衽还礼,声如蚊蚋,几乎细不可闻:“秦公子有礼。”她感觉自己的脸颊烫得厉害,只能將头埋得更低,盯著自己的鞋尖,又是欢喜又是羞怯。

寒暄既毕,秦思齐侧身,从容引路:“白前辈初临白鹿洞,按书院规矩,需先至典謁处登记备案,领取门符,方可自由出入。请隨晚辈来。”

他引著白葵先生一行,穿过高耸的门户,步入书院。廊廡重重,古木参天,不时有身著襴衫的学子捧书经过,皆步履轻缓,神態专注。

白葵先生边走边看,頷首讚嘆:“千年学府,果真气度不凡,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涵文脉,令人心折。”

白榆也忍不住悄悄抬眼打量,眼中充满了好奇,她还是第一次来书院。

秦思齐对书院路径已是熟悉,引著眾人来到负责接待的典处。厅內当值的是一位中年典謁,见秦思齐引客而来,便起身相迎。

秦思齐上前一步,代为稟明:“这位是四川忠州白葵白先生,號鸣玉逸老,乃贡生功名,应友人之邀,特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访问。这位是白先生家眷。”

白葵先生亦上前,递上自己的名帖与路引。

典謁先生验看无误,態度转为客气:“原来是白先生蒞临,失敬。”隨即取出簿册,详细登记下白葵先生的姓名、籍贯、功名、来访缘由、预计留驻时日等信息,並发放了一枚代表访客身份的木质门符。

整个过程,秦思齐一直安静地陪在一旁。

手续办理顺畅,並未耗费太多时间。一切妥当后,秦思齐方再次引路:“前辈,典謁手续已毕。如今前辈可凭此门符,自由出入书院,参与讲会、查阅藏书了。

晚辈之前在书院东侧的杏林坳租有一处小院,听闻隔壁院落亦空置,环境颇为清幽,不知前辈可有兴趣前去一看,暂作下榻之所”

白葵先生正有此意,闻言笑道:“如此甚好!老夫正愁携小女居住书院客舍多有不便。有劳小友引路。”

於是,一行人復又出了书院,沿著青石小径,往杏林坳行去。路上,秦思齐才温和解释道:“方才未直接引前辈去住所,皆因书院规矩如此,凡外来访学之士,必先至典謁处备案,领取门符,方可入住左近。晚辈不敢因与前辈相熟而废礼,还望前辈海涵。”

白葵先生捋须点头,眼中儘是讚赏:“正当如此!”秦思齐示意秦明慧率先一步,通知孙老丈。

说话间,已至杏林坳。那小院果然清幽,与秦思齐所居仅一墙之隔。孙老丈早已得了消息,等候在院中。白葵先生一看便十分满意,当即定下。

待僕役隨孙老丈去安置行李,稍作收拾,秦思齐这才诚挚相邀:“前辈与小姐一路风尘,此刻想必已是疲乏。晚辈院中已备下些许粗茶淡饭,若前辈不弃,还请移步过去,稍作歇息,共用些乡野薄蔬,也算是为前辈与小姐接风洗尘。”

白葵先生欣然应允:“小友盛情,却之不恭。正好也可尝尝小友口中的『乡野薄蔬』是何风味。”

秦思齐微笑侧身引路:“说来惭愧,茶是晚辈从家乡带来的些许恩施玉露,水是庐山山泉,或可一尝。饭菜更是简单,仅燉得一鸡,炒了几样山间青菜,皆是就近採买烹製,望前辈与小姐勿嫌简单。”

“故乡玉露”白葵先生眼中一亮,“那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