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熬资歷(2 / 2)
都水司当个小吏,昨日碰见,一脸菜色,抱怨说都快住在衙门里了。说是上面催得紧,要儘快拿出一个什么…关於修浚京杭大运河,尤其是山东会通河段的初步方略和预算,限期呈报。”
先前那王编修也在,闻言挑了挑眉,语气带著几分不以为意:“哦又要修运河了这不是老生常谈嘛!这运河梗阻、漕运不畅的问题,哪年不提哪年不议工部哪年不喊忙可结果呢年年修修补补,银子了不少,漕粮该延误还是延误。要我说,这北平的保障,就是个无底洞,牵扯了朝廷多少精力財力!”
李修撰也嘆气道:“王兄所言极是。南粮北调,路途遥远,运河不畅,陆运耗费更是惊人。这几乎成了我朝的一块心病。
工部此番忙碌,恐怕最终也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做做样子罢了。毕竟,彻底疏通运河,谈何容易牵扯到的人力、物力、財力,恐怕是个天文数字。陛下虽有心,只怕……唉。”
眾人纷纷附和,言语间对工部的忙碌和运河工程的前景都持一种悲观和习以为常的態度。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帝国机器又一次例行公事般的无效运转,是另一个註定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秦思齐默默地听著,没有插话。
同僚们的悲观和麻木,反而让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提出的方略,若能推行,將是何等石破天惊。这不仅仅是治理一条河道,更是试图撬动沿袭了百余年的漕运格局和思维定式。前路註定艰难,工部的初步忙碌,只是冰山一角,后续的爭论、博弈、乃至攻訐,恐怕会接踵而至。
风暴正在酝酿,而自己这个始作俑者,此刻更需要的是低调、观察和等待。
夕阳彻底沉入远方的地平线,暮色四合。秦思齐与同僚们在翰林院门口拱手作別,各自匯入京城下班的人流。回头望了一眼那座在暮色中更显庄严神秘的皇城,又看了看工部衙门的方向,心中默念:“山雨欲来风满楼…且看这盘棋,如何下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