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王朝败家子-34-明英宗朱祁镇(3 / 4)

加入书签

王朝的生命之中,有得必有失,所以他们身为皇帝也得注意儒家大义,仁义礼智信。而朱祁钰的行为正好给了他们下笔的机会。

“这样看,似乎朱祁镇还挺可怜的。”刘邦看着水幕也是点评道,“但之前死在那什么土木堡的人不可怜么?”

“而且,朱祁镇这样的昏君又是如何能够再次登基的?究竟是谁在支持他?”

刘邦以前也是混迹乡野,很是明白一些不曾写明的大道理,但他也实在想不到,像朱祁镇这样被俘虏苟命,甚至玉不识还提到他残害忠良,这样昏聩的皇帝也有人拥护吗?难不成是朱祁钰做的太差了?所以他们忍不了?

那么朱祁钰这个皇帝究竟做的如何呢?似乎是知道大家的想法,玉不识也还是话题一转,简单提了提朱祁钰。

【这样看,是不是觉得朱祁钰做的也不地道?

其实关于朱祁钰,抛开他对朱祁镇的做法,他也称得上是一位承前启后,有功于国计民生的贤明之君——

朱祁钰在即位后,任用贤能之臣、励精图治,稳定混乱的时局,组织北京保卫战使明王朝转危为安,继而发展经济,赈济灾民、安抚流民,安定社会。可以说,他这个皇帝做的挺不错的。

此外,他还命人修编的《寰宇通志》为明代地方总志,后人在此基础上修纂了《大明一统志》。

只不过因为他未能善待明英宗朱祁镇,使得兄弟间生有嫌隙招来萧墙之祸,加之更易皇储、废黜糟糠之妻等事,所以也颇遭后人诟病。

但总体来说,还是瑕不掩瑜的。

不过他的结局也并不好。

——景泰八年、也是天顺元年二月十九日,朱祁钰于西苑驾崩,年仅三十岁。

而复位的明英宗削其帝号,谥为“郕戾王”,以亲王之礼葬于北京西山景泰陵。是的,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唯一未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最后还是明宪宗朱见深即位,承认朱祁钰的皇帝名号,追谥恭仁康定景皇帝。嗯,也同样是他,最后为自己的父皇收拾揽摊子,他不仅承认了朱祁钰的皇帝名号,也恢复了当时也被处死的于谦的名誉。】

看着朱祁钰的这部分内容,大家都是摇头叹息。

“这样看,除了私德上有些不妥外,他治国还是可以的嘛!”

于是之前的问题又再次被提了出来——“所以朱祁镇是怎么再次登基的?”

但这次玉不识就没有回答了。反而是弹幕中解了前朝人的疑惑。

被他们盖章是昏君的朱祁镇究竟是怎么再次登基的,原因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讲清楚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自然是因为昏君和奸臣臭味相投——哪个奸臣不想做王振第二呢?

毕竟朱祁镇对于王振的宠信,大家虽然嘴上说着不认同,其中忠臣良相们可以克制自己,但奸臣们可都是羡慕极了。

要知道,前面只是为了王振想要“衣锦还乡”的愿望,朱祁镇就可以更改行军的命令——虽然也有他自己想要逞威风的原因在,但这样的事情可不止这样一出两处啊!这只是他们的“日常”罢了。

朱元璋看得是怒火中烧,他愤怒地在大殿中走来走去,想要发泄怒火而不得。

这朱祁镇,前靠张氏和老臣拉扯,亲政后又是捅出这样大的篓子,还是弟弟朱祁钰收拾的烂摊子,后面再次登基又是残害忠良,又是儿子来收拾烂摊子,就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必要做这个皇帝吗?

在他看来,这完全就是浪费。看玉不识这介绍,皇位完全就是可以直接从朱祁钰过渡到朱见深身上,又哪里还需要朱祁镇呢?

而景泰朝,朱祁钰怔怔地看着水幕,发呆了好一会儿。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