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启明星二號(2 / 2)

加入书签

大打折扣。“

领导思考片刻,下定了决心:“好,我会向上级请示,爭取最大支持。不过你要记住,启明星二號必须按时完成,质量必须可靠,我们经不起任何失败。“

“我明白,“李铭郑重承诺,“请领导放心,我会亲自把关每一个环节。“

正如李铭所料,“启明星二號“项目获得了最高层的批准和全力支持。西北基地再次沸腾起来,几百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分成多个小组,同时攻关不同的技术难题。

李铭像陀螺一样在各个实验室之间穿梭,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有时候,他的解决方案异常简单,让经验丰富的专家们都感到惊讶。

一天,在材料实验室,科学家们正为一个难题苦恼——卫星上的多光谱相机需要特殊的光学材料,但国內尚无法生產。

“按理说需要进口,但我们不能冒泄密的风险,“材料组组长愁眉苦脸地说。

李铭想了想,突然问:“老钱师傅呢就是那个退休的光学玻璃工匠。“

“他“材料组组长一愣,“他確实技术精湛,但这种尖端材料,老一辈的手工艺人恐怕...“

李铭摆摆手:“別小看老一辈的智慧。请他来试试吧。“

三天后,七十多岁的老钱师傅带著几块手工打磨的光学晶体来到实验室。令所有人震惊的是,这些看似朴素的晶体,经过测试,竟然达到了所需的光学性能指標!

“老祖宗的技艺啊,“李铭感嘆道,“有些时候,经验和手艺比先进设备更重要。“

类似的场景在项目各个环节不断上演。李铭善於结合现代知识和传统智慧,找到最適合当时条件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够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

夜深了,但李铭的办公室灯还亮著。他正对著一堆图纸和计算结果皱眉思考。卫星的数据处理系统出现了瓶颈——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太大,而当时的电子元件处理能力有限。

“要是有个小型计算机就好了,“李铭自言自语,“但那得等十几年后才能实现。“

正当他冥思苦想时,门被轻轻敲响,年轻的电子工程师小王走了进来。

“李总师,还没休息啊我...我有个想法,不知道行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